閱讀數(shù):1667 | 回復數(shù):4

V3
最后更新于: 2013-04-29 18:24 |只看樓主
六個養(yǎng)肝護肝秘方   護肝秘方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chǎn)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護肝秘方二:用中藥護肝   中醫(yī)認為肝不可補,一補即上火,補脾、補腎即可養(yǎng)肝。對于脾虛的人,服用人參健脾丸、薏米、山藥、芡實熬粥。對于腎虛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用枸杞子、天麻燉雞。對于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梔逍遙丸,用菊花泡茶等都可護肝。   護肝秘方三:心情開朗   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fā)、順調(diào)。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guī)律,就會傷及肝氣。因此,保持心情開朗可護肝。   護肝秘方四:注意飲食平衡   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的菜。飲食合理,營養(yǎng)均衡也有利于護肝,避免因應酬飲酒過量使肝受損。   護肝秘方五:保持適量運動   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中醫(yī)專家指出,運動可防脂肪肝,消耗掉體內(nèi)多余的脂肪。已經(jīng)患了脂肪肝的人,應堅持體育鍛煉,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這些都可消耗體內(nèi)熱量,控制體重增長。   護肝秘方六:喝酒前吃點東西   喝酒秘方少不了喝酒前吃東西。少喝酒自然少傷害,如果一定要喝,并且想做點預防措施,那就是盡量多吃些食物墊墊肚子,食物下肚后可以在胃黏膜、腸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不但保護腸胃,也能阻礙部分酒精進入血液,降低醉酒程度。   二款護肝美食   1、韭菜炒鱔絲   配料:熟黃鱔絲300克、韭黃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淀粉、蔥段、姜末。   做法:熟黃鱔絲洗凈后切段。韭黃摘洗干凈,切段。鍋內(nèi)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蔥段熗鍋,再放入鱔絲和姜末翻炒,加入料酒、醬油、鹽、白糖和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鐘左右。待鱔絲入味后,加入韭黃翻炒至韭黃熟透。加水淀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溫補肝腎。   2、韭黃腰花   配料:韭黃150克、鮮豬腰1個。植物油、鹽、蒜蓉、姜絲、白糖、胡椒粉、香油、胡椒粉、鮮湯。   做法:韭黃洗凈切段。豬腰剖開,去除白色腰臊,洗凈后用斜刀橫切成片,泡在水里,把血水浸泡出來,除去臊味,撈出瀝干水分。將鹽、白糖、胡椒粉和香油放進碗里,再加少量鮮湯兌成芡汁備用。鍋內(nèi)放入植物油,油熱后放入豬腰片,至豬腰五成熟,撈出瀝油。鍋內(nèi)留少許油,放蒜蓉、姜絲、腰片、韭黃翻炒幾下,放入兌好的芡汁炒勻,加入少許香油即可。   功效:溫陽補虛、健腎。  中醫(yī)認為“春與肝相應”   在春天,肝氣旺盛而生發(fā),人的精神煥發(fā)。可是,肝氣生發(fā)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因此,為了順應天時變化,我們要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yǎng)進行相應調(diào)整。   據(jù)介紹,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此時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即春天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揚州知名中醫(yī)專家、“謙字門”傳人鄭俊謙告訴記者,中醫(yī)認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fā)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fā)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fā)的原因之一。   可吃和不可吃食物   但是,要注意的是,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鄭俊謙說,中醫(y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在這些食物中,首推大棗和山藥。如果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fā),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因此非常適合春天食用。   除了大棗和山藥之外,甘味的食物還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卜、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每人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最好多吃一些。   “此外,要少吃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它們會阻礙春天體內(nèi)陽氣的生發(fā);多吃大蔥、生姜、大蒜、韭菜、洋蔥等溫性食物,能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鄭俊謙說。   按摩腳部三大穴位   蘇北醫(yī)院中醫(yī)針灸專家盧開信告訴記者,按摩腳部肝經(jīng)上的三大穴位:大敦穴、行間穴和太沖穴,也可以起到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   大敦穴,肝經(jīng)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nèi)側的趾甲縫旁邊。“大敦穴”可以按摩(左旋按壓5次,右旋按壓15次),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多揉可以把心火散出去。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它是肝經(jīng)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按揉太沖穴到行間穴位50次左右,把人體郁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   晚睡一點 早起一些   鄭俊謙還告訴記者,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中提到,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為了適應春天陽氣生發(fā)的規(guī)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著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yǎng)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當然,這里說的晚睡,并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雞早’,而是相對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shù)赝硭缙鹉茏屓松袂鍤馑?rdquo;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寫好了,發(fā)布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成員:46465 | 帖子:66226

成員:46465 | 帖子:6622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