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演出,忽然一個觀眾站起來了,其他觀眾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來。結果大家都從坐著看戲變成站著看戲,這不是閑的嗎?”
這是最近熱播電視劇《小舍得》里的一段臺詞,用來形容教育內卷。這段話在網上激起很多共鳴,確實也比較形象地描述了孩子們被逼瘋狂上培訓班的現實。因為比較生動甚至略帶夸張地呈現出當前的教育焦慮現象,這部劇頻頻沖上熱搜,引發(fā)熱烈的討論。
來自《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在百姓面臨的家庭困難選項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三位,占比36.19%,達到了過去5年來的最高點。
這種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是如何造成的?說到底,就是大部分家長擔心孩子上不了好學校,將來沒有好出路。當家長把孩子的未來都押注在少數所謂“好學校”上時,這種焦慮就難以化解,當然也就沒法說服疲于奔命的家長變得“佛系”一點。
因此,我們當下缺的不是共識,而是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行動。
一是需要更多投入。盡可能擴充教育資源,尤其是縮小區(qū)域間、學校間的教育資源差異。近年來我們對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穩(wěn)定保持在4%以上,達到了世界均值,但和很多國家比還有差距,還有進一步“大投入”的空間。
二是要盡可能發(fā)展好職業(yè)教育。在對比中國和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模式時,很多人會提到職業(yè)教育的不同地位。如果一個國家有健康完善的職業(yè)教育體系,學生讀職業(yè)學校后也能找到體面的工作,那就能分流不少考大學的競爭,自然也就能化解不少現實焦慮。
《小舍得》原著作者有一段話令人深思:“為什么今天的教育資源比過去好,比過去多,但今天的人比過去還著急……可能所有的人都應該放下,慢一點,我覺得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