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人大撈運河、余杭塘河里的浮頭魚
這些魚大多是清道夫吃了它相當于吃了垃圾

老德勝橋邊,一中年男子拿著網(wǎng)兜在選最佳撈魚點。記者 張平 攝
老德勝橋下,66歲大伯的“戰(zhàn)利品”。記者 張平 攝
昨天6:52,許先生來電:昨晚下過大雨,運河浮起很多小魚,我看到老德勝橋有人在抓魚。我覺得如果是死魚,吃了有風險,如果是活魚,抓掉也可惜,因為政府花大錢投放了很多魚苗進去。
8:26,劉先生來電:早上五六點,浪琴翠園邊的余杭塘河,好多人在釣魚,我看每個人都釣了七八條。有的釣上來就到橋邊早市賣了,不好的魚扔在路邊。聽說前兩天還有人用漁網(wǎng)在抓。這些魚都有一斤多,蠻大的。這樣下去魚都被他們釣完了,鳙魚、鰱魚這些是清潔河道的,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管理。
記者張平核實報道:老德勝橋位于潮王路北面,夾城巷、長板巷連接處,周邊小區(qū)眾多。
昨天下午,老德勝橋下運河看上去比較渾濁,很多魚翻著白肚皮隨波漂流,水面上,一群群魚游來游去,不時還有魚兒“撲”一聲蹦跳出來。
運河邊網(wǎng)兜兜魚很方便
河邊,一個大伯拎著魚竿走來,一個中年男子拿了網(wǎng)兜在選位置。這時,另一個中年男子拿著網(wǎng)兜翻出欄桿,下到橋墩上,瞅準時機,把網(wǎng)兜往水面上迅速一兜,轉身就爬了上來。網(wǎng)兜里兩條魚,各約半斤多重,“汪刺魚和白條。”男子笑笑,整個過程不過兩三分鐘。
對岸橋墩上,一個大伯也拿著網(wǎng)兜在撈魚,竹竿約有5米長。從岸邊下去并沒有路,需徒手攀爬。濕滑的橋墩上,放著個小塑料桶,裝滿了巴掌大的魚。
“運河里什么魚都有,通著錢塘江呢,抓黃鱔、泥鰍、鱉、烏龜,退休沒事干,玩玩嘛。”大伯66歲,住在附近,“白條最多,這魚油炸吃,味道毛好勒,下酒嘛。昨晚下大雨,今天魚特別多,這種天氣,水里很悶,它要上來透氣,抓起來容易。”
“石灰壩橋那邊釣魚的也不少,但這魚有股油味,頭還是不吃的好。”岸邊有個師傅說。
余杭塘河釣魚的人沒斷過
昨天下午,浪琴翠園前的余杭塘河,岸邊沒見有釣魚的人。
“早上五六點你到這里來,就什么都看到了。”開店三四年的老板娘說,來釣魚的人幾乎沒斷過,夏天特多,有的用網(wǎng)兜,也有撒網(wǎng)的,最多時總有二三十人,“基本是老頭子,帶塑料桶,應該是住附近的。橋西邊早市到7點左右,確實有釣魚拿去賣的。這種魚送給我都不要,太臟了,怎么好吃?”
常來賣西瓜的小伙子說,�?吹揭粋€60多歲的大伯拿著釣鉤,放下去釣烏龜,“聽說他上次抓到一只,不知真的假的。”
魚浮頭是因為天氣悶
你抓魚是要罰款的
記者 于佳
去年冬天,杭州市市區(qū)河道監(jiān)管中心與市農科院共同篩選了三種濾食性魚類魚苗——鰱魚、鳙魚(俗稱包頭魚)、鲴魚(俗稱黃條),共計120萬尾,分別投放到貼沙河、新塘河、上塘河以及城鄉(xiāng)接合部的蝦龍圩河,以凈化水質。
河里的魚一下子多了,但并不能抓,這些魚是天生的“清道夫”,投放在河道中,各有各的用處。
鰱魚,生活在水體中上層,主要吃浮游動物;鳙魚,生活在水體中層,主要吃輪蟲等浮游動物。鲴魚,生活在最底層,喜食腐泥、有機碎屑。生長速度快,濾食性極強,能夠清除水中的磷、氮等富營養(yǎng)物質。
杭州這么多河道都相通嗎?魚會不會從這里游到那里?
河里的魚多了,會不會從一條河游到另一條河去?
杭州市市區(qū)河道監(jiān)管中心:根據(jù)水體實驗和對水質數(shù)據(jù)的監(jiān)測證明,這些魚仍停留在被投放的河道內。
市區(qū)河道監(jiān)管中心工程師樓先生說,貼沙河、新塘河、上塘河、蝦龍圩河都屬于太湖水系,河道與河道之間靠泵站或水壩相連,單靠小魚自己的力量是“翻”不過去的。
比如,上塘河從施家橋運河口取水,是運河水系南排入錢塘江的主要河道。上塘河上原有很多土壩,其主要作用是溝通水上運輸,使運河水道和上塘河相通。
再比如,貼沙河從中河上游取水,入運河。
最近為什么老是魚浮頭?這些魚都是從哪里來的?
杭州市市區(qū)河道監(jiān)管中心接到快報反映后,第一時間趕赴運河、余杭塘河,發(fā)現(xiàn)這些魚浮頭并不是前期投放的魚苗。
經(jīng)檢測分析,運河、余杭塘河出現(xiàn)的魚浮頭,主要是鯉科魚類。
7月5日,在運河、余杭塘河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浮頭魚,主要原因和氣溫變化有關。
6月30日,杭州市區(qū)最高氣溫為36.8℃,7月1日起,杭州持續(xù)12天,最高氣溫在35℃以上。當氣溫迅速上升,幼魚對生存環(huán)境一時無法適應,生存能力較弱的外源性幼魚(即從外面水系進入陌生水系的魚類)容易死亡。
雨季過后,錢塘江水位偏高,在引配水過程中,進入市區(qū)河道的水含沙量大,運河、余杭塘河作為航運河道,水流量大,水位落差明顯,容易劃傷河道內魚類,隨著氣溫升高,水體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加速釋放,水中含氧量缺少,導致部分被沙子劃傷的魚類(基本上在靠近運河的河段)死亡。
此外,運河、余杭塘河水環(huán)境容量低,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2011年浙江省環(huán)境狀況公報》中,運河水質被評定為Ⅲ—劣Ⅴ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
這些浮頭魚是運河或余杭塘河土生土長的么?
杭州港航局養(yǎng)護管理處分析,這些魚中大部分都是在三堡船閘閘門開啟、錢塘江水進入運河后,隨之匯入運河的。
河道里的魚不加選擇抓來就吃 相當于吃了“清道夫”的垃圾
昨天早上,運河和余杭塘河旁,也有市民釣上了不少魚。
杭州市釣魚協(xié)會委員趙福明說,當河道溫度均勻,魚的胃口就比較好,容易上鉤。
但上周六晚,大雨傾盆,這時河道上層溫度和下層溫度相差分明,如果這時垂釣,魚就不會上鉤,因為它在水里也很煩躁,根本什么都吃不下。
余杭塘河、運河是公開水域,并非魚類養(yǎng)殖水域,水質相對復雜,市民最好不要吃這些水里的魚。
趙福明說:“運河靠近碼頭的水域,即使有魚,釣上來也有股柴油味,口感很差,還不如就讓這些魚游在水里,去凈化水質更好。”
那些有意識投放到河里的鰱魚、鳙魚、鲴魚,都是擔負凈化水質重任的,它們吃下去的主要是浮游動物、腐泥和有機碎屑,它們是“清道夫”,身體里多少會殘留有害物質,不加選擇地抓來就吃,相當于把“清道夫”的垃圾吃下去了。
投放魚苗的河道禁止垂釣 城管執(zhí)法可對其罰款50元
根據(jù)《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圍內,如貼沙河、余杭塘河、上塘河、中河、東河、新塘河等,都是禁止垂釣的。尤其是為了凈化水質要求,投放過魚苗的河道,更加不能垂釣。城市管理執(zhí)法人員在巡查中發(fā)現(xiàn)垂釣者,可對其處以50元的罰款。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