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則會有些專業(yè)人士以“機油會變質”為理由,建議用戶更換;但是機油可沒有那么容易變質,尤其是用車頻率低的車輛更沒有問題!
基礎知識·成分成品機油的主要成分分為兩部分:基礎機油,添加劑。基礎油可以分為三類,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三個等級,其使用里程可以分為五個標準。(NA為自然吸氣發(fā)動機)
NA-礦物機油5000kmNA·半合成油7500kmNA·合成機油10000kmTURBO·半合成油5000km所有機型·合成機油10000km
所謂礦物機油指石油煉化的潤滑油,特點是性能熱衰速度會比較快,用于高溫高壓的TURBO發(fā)動機使用壽命會非常短。合成機油是將基礎油通過化學方式,進行多次的分解與再合成,性能熱衰速度會非常慢,所以用于各種機型都能夠用一萬公里以上。
但是合成制造機油的成本太高,而汽車的發(fā)動機總有些中規(guī)中矩的機型;這些機器用全合成沒有必要,用礦物油更換頻率又會太高。最終以基礎油與合成油進行混合,打造出了這種性能遠超礦物機油但又遜色于合成機油的選項,這是基礎油的概念。
重點:添加劑是豐富機油功能,與穩(wěn)定機油性能的基礎。主要成分包括防蝕劑,消泡劑、分散劑、油性劑、極壓抗磨劑,以及抗氧化劑!
變質的概念是物體與氧氣發(fā)生還原反應,而機油中已經(jīng)加入了抗氧化的添加劑,即使把這種機油放暴露在空氣中也很難變質。實際測試的結果比較有說服力,閑置的半合成機油敞口在背陰位置存放兩年,加注到備用車上之后工況良好,動力較差的TURBO發(fā)動機使用5000km沒有出現(xiàn)任何異常磨損,怎么解釋這種結果呢?
問題1:機油加注到發(fā)動機內部后,會不會因為運行的溫度與壓力而降低性能?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但是速度與程度都比想象中的小得多;因為機油真正與雜質與空氣大量接觸,是在運行中出現(xiàn)「竄氣」的階段。概念為燃燒室做功的壓力過大,部分沒有充分燃燒的混合油氣會被壓入曲軸箱;在通過強制通風系統(tǒng)進行二次燃燒之前會有機油接觸,而在熄火后就沒有問題了。
汽車一旦熄火則氣門關閉,內燃機的機油加注口是密封的,機油尺的拉環(huán)也有密封塞;也就是說熄火后的機體反而接近“真空”了,曲軸箱內部只有殘存的極少量空氣。而標準海拔的空氣中中也只有20.94%的氧氣,依靠這么點氧氣想要讓加入抗氧化劑的機油變質,這就是三九天對著凍肉呵氣想要讓凍肉壞掉一樣扯淡。
2:機油會不會因清潔油泥而變質,從而縮短使用壽命呢?
準確的解答應當是油泥會縮短機油使用壽命,但是按照里程標準定期更換并不會變質。因為機油的性能本就包括對油泥的清潔,很多車輛用到報廢也沒有刻意清理過油泥,然而發(fā)動機工況仍舊良好。
原因正是更換的里程周期合理,保證了機油初期的清潔效果良好,達到能力極限后更換新油可以持續(xù)清理。要知道油泥的形成是因為竄氣帶來的積碳,積碳是在冷啟動后的熱車過程中形成;也就是說油泥的形成是持續(xù)但是非常緩慢的,不同等級的機油具備的清潔能力,重合形成的量與周期,所以同樣沒有理由按照時間標準換油。
總結:更換機油需要參考的無非是里程數(shù),因為運行才是降低機油綜合性能的原因;熄火后機油是處于“休眠狀態(tài)”,性能是基本不會受到影響的。建議高頻率更換機油無非是為了多賣幾桶機油,并且搭售機濾和工時而已。
曾經(jīng)有些用戶的車輛以全合成機油保養(yǎng)1.5L-NA動力的汽車,以5000公里更換一次,每次費用超過1k;在脫保多年后選擇友人的維修廠保養(yǎng),直接用礦物機油以7500公里為標準(動力級別很低),車輛使用多年沒有任何異樣——根據(jù)發(fā)動機類型選擇機油吧,機油大可以用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