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更新于2020-07-10 14:55:51
1216
閱讀
0
回復
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文丨凌想

轉載自公號:凌想親子心理

學院君說:我們曾分享《這個美國媽媽花了14天,終于學會和孩子聊天》,文中的媽媽學會用“同理心”和孩子聊天。今天,我們分享另外一個媽媽的談話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話一:

媽: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娃:開心。

媽:……

對話二:

娃:媽媽,今天體育課我們跑了1000米,好累!

媽:是嗎,跑了這么多,確實挺累的,晚上早點睡覺吧。

娃:……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常見?

你想了解孩子這一天的情況,可是孩子回答完“開心”后,你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孩子和你念叨他的感受,你也試著和他共情,提出建議,可是效果似乎并不太好。

總之就是,你想和孩子多交流,卻不知道該說什么,怎么說。


這樣的情況我也遇到過。

后來,我在一次工作坊中學到了一招非常有用的談話技巧。


神奇的“評分問話”

工作坊中,一位媽媽說女兒最近很叛逆,歷數孩子種種不良表現:我知道我平時對她的管教有點嚴格,但她現在的行為真的很讓我擔心……”

聽起來,這是一位憂慮、慈愛又無奈的母親。

老師沒有接她的話,而是問:如果10分是滿分的話,您對自己的管教嚴格打幾分呢?

這位媽媽想了想:8分吧。

場內一片輕聲的嘩然——8分!

這么高的分,卻被這位媽媽輕描淡寫地表達為“有點嚴格”,這個反差也太大了。

這么嚴格的管教,孩子有這樣的叛逆行為就不奇怪了。

這種評分方法,其實是焦點技術中的一個方法,它可以把對話者的狀態(tài)更直觀、量化地表現出來,更客觀地呈現問題。

我活學活用,用到了和孩子的對話中,發(fā)現也很管用。

它可以瞬間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讓對話多出了很多可能性。


我們的交流變得更有趣,也更有內容了。

這個技術,我自己稱之為“評分問話”。

用起來也很簡單,就是讓孩子評估自己的狀況:最低分是1分,滿分是10分,自己來打分。

舉個例子。

一天,我問放學回來的橙子: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橙子活蹦亂跳的,看起來心情不錯:開心!

(以往,這個對話到此就結束了。)

我接著問:如果非常不開心是1分,非常非常開心、開心得不得了是10分,你今天的開心指數是幾分呢?

橙子想了想:6分。

我有點出乎意料:橙子看起來像往常一樣,情緒不錯,怎么才打了6分?

我問:為什么是6分呢?

橙子又想了想:emmm,放學后去同學家玩,很開心,加1分。但是晚上又上了輔導班,減3分。

原來是這樣。

你看,“開心”本來是一個很泛泛的感受,通過評分問話,這個“開心”就被直觀地量化了。

你就知道了,孩子到底是“有點開心”,還是“非常開心”,還是一種混合的開心——“既有開心的事,又有不開心的事”。


接下來,話題就可以展開了?梢院退牧臑槭裁瓷陷o導班不開心,怎樣才可以開心一些,也可以知道孩子對哪些事感興趣,對哪些事有抵觸。

你會很自然地了解到孩子的更多信息、更多內心狀態(tài)。

對孩子來說,評分問話更像是個游戲。

小孩子們天性喜歡玩游戲,本來倍感無聊的常規(guī)對話,突然要求給自己打個分,看起來很好玩。

他會更愿意參與到對話中。


培養(yǎng)自我覺察能力

這個評分問話看起來很簡單,如果用好了,會對孩子益處多多。

首先,評分問話有助于孩子培養(yǎng)自我覺察的能力。

當你問孩子開心嗎?

他會脫口而出:開心!

當你接著問,給開心打幾分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有一兩秒鐘的沉默。

這個沉默就是思考時間,他會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有一個察覺,加以評估,給出一個分數。

打分的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狀態(tài),為什么開心,為什么憤怒,為什么覺得無聊。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一味沉浸在情緒中,就是忽略自己的感受。

而評分問話,可以讓我們有意識地去感受情緒、覺察情緒、梳理情緒——這是非常寶貴的能力,也是人生混沌和自省的分界線。


有一次,橙子放學回來直喊累,說今天的體育課運動量太大,肚子、腿哪兒哪兒都疼。

我問他:如果一點不疼是1分,疼得不得了是10分,你現在是幾分疼呢?

橙子想了想:5分吧。

打出這個分,橙子居然吐了吐舌頭,可能他自己也發(fā)現:原來并沒有疼得那么夸張嘛。


讓孩子學會通過行動改變現狀

其次,打分問話還可以升級為2.0版,可以進一步提問:你覺得怎樣做,可以讓分數提高一分(或者減少一分)呢?

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拓展思考,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橙子喊累這件事。

橙子給自己的又疼又累打了5分。

我引進了2.0版,提出了新問題:你覺得怎樣做,可以讓疼累指數變成4分呢?

橙子想了想:不知道。

這個回答在意料之中。

很多孩子最初遇到這個問題,都會這么回答。

他們習慣了大人為他們負責——我只管提出問題,至于怎么解決,那就是爸媽的事了。

他們很少主動思考:“我該怎么應對這種狀況?”

這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些辦法:洗個熱水澡會不會好一些?給你按摩按摩會不會好一些?

思路打開了,孩子的想法往往會天馬行空,花樣百出。那就和孩子一起腦洞大開吧,把它當成一個游戲,一段溫馨有趣的親子時光。

再和孩子一起挑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試試看。


在這樣的對話中,孩子自然而然學會了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也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可以為自己負責的——讓自己的行為發(fā)生一點點改變,就可以讓自己的狀態(tài)變得更好。

這可是很多大人都沒有意識到的。

最后,還有一點讓我意外的收獲——橙子很快學會了這個問話技巧,開始向我提問了。

比如,這幾天我的腰很疼,一直臥床休息。

能感覺出來橙子隱隱的擔心,他每天早晨都會問:媽媽,如果非常非常疼是1分,一點都不疼是10分,你今天是幾分?

每天,我的答案都不一樣:5分,6分,7分,7.5分……

橙子就知道了,媽媽的腰每天都在好轉,很快就會一點不疼了。

我很開心橙子學會了這個評分問話。

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種有效的交流技巧,也隱含著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客觀地覺察,為自己的問題負責,通過行動改變現狀。

那么,最后,問題來了:

你對你的親子關系打幾分呢?

你可以做些什么,能讓分數提高1分呢?

作者及授權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凌想親子心理(ID: lingxiang127),作者是凌想,橙子媽媽,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深出版人,專注兒童心理,幫助父母構建更好的親子關系。

來源:少年商學院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