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占據(jù)豆瓣韓國歷史片榜單頭把交椅,豆瓣評分8.5,是第36屆青龍獎的大贏家,正是它把劉亞仁從偶像派一朵青云送上了代表韓國電影未來的演技派高臺,拿下影帝獎杯……
前者視后者為自己理想的延續(xù),是要繼承大統(tǒng)的,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精神意志的復(fù)刻;而后者是把對方真的當父親的,他自始至終都渴望得到親情的呵護,沒想到從衣著到喜好再到整個人的里里外外都被父親看不慣。
因為英祖已經(jīng)在“王”的角色里深陷得太久太久了,他得意于自己的統(tǒng)治,也相信自己的統(tǒng)治,一步又一步按照王應(yīng)該有的威嚴,施展王的權(quán)杖將自己最后的一個兒子逼上死路,將他關(guān)進了糧柜里活活餓死。

意思是,也只有殺人的時候,我與你之間不是君與臣的關(guān)系,而是父與子的關(guān)系。
因為你的大逆不道,我不得不給予終極的懲戒,在歷史上這不過是一樁家事,輕描淡寫地將他對失去權(quán)勢的敏感、緊張加上了人倫的濾鏡。
世子絕望,感嘆為何你和我要到了生死離別之時,才敞開心胸說這些話,然后氣絕身忘。
打開糧柜時,英組噙著眼淚,表現(xiàn)出罕見的父親的溫柔。
下個鏡頭是給世子風光大葬,賜名“思悼”。
世子的兒子也就是世孫在葬禮上翩翩起舞,這也是一個聰慧無比的少年,觀眾也都知道了,對于需要“繼承者”的英祖來說,思悼走了,還有世孫可以繼續(xù)培養(yǎng)。
權(quán)力延續(xù),生生不息。
兒子:只愛一點點
世子身上有英祖極其反感的東西。
他這樣說兒子:你這樣的天真與柔弱和整個環(huán)境格格不入、你的敏感和自我會讓我在權(quán)力的叢林里腹背受敵。
可是從觀眾的視角來看,天真、柔弱、敏感……恰恰是這壓抑廟堂里的一陣清風,如蝴蝶翩翩。
弒君之前的世子是多么地可愛。
世子常穿的是米白麻布衣裳,給人一種妥帖優(yōu)雅的高貴感,他偶然流露出的怯弱更是一種不忍殺戮、兇狠的溫柔。
他重情義,小小的年紀就追問,為何不能讓我跟媽媽睡在一起?
這一筆讓我想起了貝多魯奇《末代皇帝》里驚人相似的一幕,小溥儀也很不解為何自己要離開乳母溫熱的胸膛,早早地就扔進一堆太監(jiān)里被迫催熟。
成人后公然違反禮數(shù),要給她辦六十大壽。
他的母親出身賤位,命運凄苦,數(shù)次哭著求兒子從了吧,他只能諾諾應(yīng)答:“我知道,我知道。”
對入宮的嬪宮也是說出不該世子說出的話:我真是娶到一位美麗的女子�。�
可惜這位妻子最終卻成為他的反對者,早早成為君王權(quán)勢的信徒,于是世子不無感慨地對自己的兒子兒媳說:“所謂夫妻,就是要一輩子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的,不應(yīng)該被其他東西動搖。”
他不像自己的父親。
對兒子的到來是喜形于色,是發(fā)自天性的雀躍與期盼,為此他又拿起英祖痛恨的畫筆,將青龍畫在白紙之上。
只可惜,孫子與爺爺?shù)年P(guān)系更近一些,英祖對于世孫諸多贊美嘉獎,哪怕被反駁了也都會平心靜氣,這種感覺世子一天都沒有擁有過。
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甚至對一條來自中國清朝的小狗,世子都是飽含著情感。
但所有這些都無法填報他命運中真正的、巨大的黑洞。
——他的父親。
父子關(guān)系異化到極致,就變成了恐怖的互相猜疑和仇恨。
英祖認為兒子是墮落的,只有卑劣的品行;而兒子在悲憤中喊:對,我就是這樣。
最終,世子的存在就是一種謀反,從根本上就錯了。
爹味到底是什么味?
在《思悼》里,爹味是帶著血腥味、劍拔弩張的暴力,它一度被包裹在世代王朝信奉、閃著沉鈍金屬光澤的權(quán)力規(guī)則里,讓人望而生畏。
或許,還有一些令人頭暈?zāi)垦5暮甏蟾小?/div>
在自己的世界里成為絕對的王者,一生的榮耀所系于此,獲得財富、名望、地位以及女人、孩子。
他本以為憑借自己的自控力和執(zhí)行力,可以讓王朝與城堡永遠矗立,風味永續(xù)。
殊不知,他們的命運出現(xiàn)了裂縫,自己的血親跌落受傷,兒子失去了生命。
相信他們本不愿意。
說到這,Sir想起作家馬原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我的一生都在跟邏輯做對抗。
這句話是沒說錯的,正如英祖拿權(quán)力跟人性的邏輯對抗。
而人性的邏輯是什么?
孩子需要愛,需要呵護,有時孤獨,但時常溫暖,需要玩耍,在關(guān)系中成長。
成年人何嘗不也是這樣。
而爹味所要做的就是違背這一原點,沖開一條血路,滿足一個人虛妄的價值感。
他們沒有邊界,目力所及的家人都是自己的臣民和改造對象。
他們畢生的KPI是頭頂上的皇冠。
而這種“正確”下面,勢必要有越來越多讓人悲痛的遺憾、失去來墊底。
18世紀的世子被叫思悼。
而2022年,電影的那句臺詞仍在耳邊回響:
怎么會發(fā)生這一切?
何至于此?
來源:鳳凰網(wǎng)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