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贛縣區(qū)楊雅村,不但山清水秀、四季如春,而且是贛州著名的“水電之鄉(xiāng)”
江西的簡稱
“贛”,源于一條河——
贛江。沿著幾乎縱貫江西全境的贛江溯流而上,直抵其兩大源頭交匯處,便是
贛州,一個面積占江西近四分之一、人口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地級市。▲ 章水圍繞的贛州新城。章水是贛江的源頭之一
以前,贛州是江西人眼中的“傻大個兒”,窮且閉塞;如今,贛州以連續(xù)5年經(jīng)濟增幅居全省第一、經(jīng)濟總量居全省第二的成績,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與省會南昌并稱江西的“雙子星”。
這些年,贛州“聲名日盛”:江西人驚嘆于她的經(jīng)濟增幅,江西之外的人則驚嘆于贛南臍橙的美味多汁。循著這些“贛南標簽”而去,藏在成片臍橙林后的贛州,便如一幅山水畫徐徐展開。
01一市鄰四省,三面環(huán)大山
贛州確實像一幅畫,常年濕潤的空氣里氤氳著化不開的詩意。
許多外地人到贛州游覽一番后,都要不吝言辭贊美一番贛州的山水勝景,但贛州人自己心里明白:
這賦予了贛州“絕世容顏”的山水,同時也是贛州發(fā)展的桎梏。▲ 贛州南部的九連山,是南嶺的核心組成部分
江西最南端的贛州東接福建、南抵廣東、西鄰湖南。
四省交匯的區(qū)位優(yōu)勢,按說足以使贛州擺脫“南撫百越、北望中州”的歷史角色,早日走上“發(fā)家致富”的道路,但偏偏天不遂人愿:
東有武夷山脈;南有九連山、大庾嶺;西有羅霄山脈,山地丘陵占贛州面積的80%以上。
崇山峻嶺鐵桶一般圍困了贛州,雖說她是“江西的南大門”,但這扇門從一開始就是被關上的。▲ 贛州地形示意
好在上蒼關上門的同時,也為贛州打開了
“前后兩扇窗”。這兩扇窗,就是贛州的
水:
贛州的水,大大小小上千條,大部分由四周向中間匯成
章水與貢水。這兩條河一西一東,流到贛州主城區(qū)章貢區(qū)的八境臺下時合二為一,成為
贛江。贛江浩浩蕩蕩一路向北,哺育大半個江西后,匯入鄱陽湖,成為贛州的
“后窗”,使得她可以北望
長江流域,經(jīng)由
京杭大運河,可直達
京津地區(qū)。
▲ 章水、貢水在贛州城區(qū)合二為一,形成贛江
而“前窗”,則是另外百余條水穿越贛州南部,在廣東境內(nèi)匯成的東江。東江一路向南,不僅溝通了贛州與珠江流域,還使得贛州可以南眺南海地區(qū),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
是“被山封印”還是“因水而通”?這是大自然給贛州人出的一道選擇題。
02客家人的“大本營”是如何煉成的?
在贛州,95%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講客家話。
▲ 贛州方言分布示意。從客家方言分布,便可知客家人口分布之廣
客家人,是漢族的民系(民族內(nèi)部分支)之一。宋朝造戶籍,世居的土著被稱為“主”,外地遷徙而來的人被稱為“客”,時長日久,這些后來者便自稱為“客家人”。
歷史選擇贛州做“客家人的大本營”,而客家人,則塑造了贛州。其實,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第七年,就在贛州設立了
南壄(yě)縣,但贛州真正迎來大規(guī)模發(fā)展,則要等到建置500多年后的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迫使晉朝皇室與黃河流域的居民大規(guī)模進入長江流域,是為
“衣冠南渡”。
▲ 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圖中建筑為八境臺,章水、貢水、贛江交匯于八境臺下
贛州以其獨特的地理地貌,張開懷抱,容納了這些
“最早的客家人”。他們背負中原文明,渡黃河、越長江,披荊斬棘、翻越重山,在贛州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安家樂業(yè)的同時,也開始一點點建設贛州。
▲ 贛州崇義縣上堡梯田,最大的客家梯田
客家人既保持了古中原文化的風貌,又吸收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獨特的
“客家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最直接的物化形式,就是
客家圍屋,時至今日,贛州從明代至民國的圍屋尚有
500余座。
唐代時,在宰相張九齡的主持下,客家人鑿通
梅關驛道,向北,可以連通贛江—長江—大運河;向南,可以連通東江—珠江—南海。在陸路交通并不發(fā)達的古代,這是
中國內(nèi)陸最重要的南北水運大通道。
▲ 龍南關西客家圍屋
宋代時,經(jīng)濟中心繼續(xù)南移,整個江西經(jīng)濟達到空前繁榮,
“賦粟輸于京師為天下最”。贛州也因據(jù)水路要沖,迎來屬于自己的繁榮。
與此同時,
周敦頤在贛州完成了千古奇文
《愛蓮說》,也構(gòu)建了他的
理學思想;贛州城區(qū)西北部賀蘭山(別名田螺頂)頂?shù)挠艄屡_上,
蘇東坡留下了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名句;而辛棄疾的一首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則直接使得郁孤臺名揚天下。他們雖不是客家人,卻為贛州留下了文脈。
▲ 郁孤臺,贛州的“文化高地”
當文人們揮毫潑墨時,百姓與工匠們則在屬于丹霞地貌的
通天巖上雕鑿出了佛龕造像359尊、摩崖題刻128品。這些精美的佛像、摩崖題刻與贛州的山水美景相得益彰,也為通天巖贏得了
“江南第一石窟”的美譽。
▲ 通天巖
經(jīng)濟與文化的繁榮,又進一步養(yǎng)成了客家人頑強不屈的精神。是以,當元軍一路南下時,
客家人文天祥舉起大旗、召集殘兵,在贛州大敗元軍。雖然最后被俘,但他還是留下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來警醒后人。
就是憑著這股頑強不屈的精神,客家人的足跡如今已
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而在中國近代史的舞臺上,客家人的身影也一直在忙碌著:從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
客家人對推動歷史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贛州宋代城墻,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城墻。攝影/盧文而“客家大本營”贛州,即將迎來的,是一段更為波瀾壯闊的歷史。
03近代中國的“大搖籃”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瑞金葉坪村召開。至此,以瑞金為中心的
中央蘇區(qū)正式建立。
▲ 瑞金葉坪革命舊址
瑞金雖是贛州東南部的一個小縣城,但卻可以溝通贛、閩、粵20多個縣。1932年起,紅軍先后發(fā)起
贛州戰(zhàn)役、漳州戰(zhàn)役、南雄水口等戰(zhàn)役,進一步鞏固擴大了蘇區(qū)。到了1933年,中央蘇區(qū)已經(jīng)轄有60多個行政縣,
紅軍和中央蘇區(qū)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
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是中共中央、蘇區(qū)中央局、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等黨、政、軍、群首腦機關所在地。于是,一座小小縣城,出現(xiàn)了空前的熱鬧景象,人稱
“小莫斯科”。
▲ 贛州標準鐘樓,曾經(jīng)是贛州城的標志
中央蘇區(qū)的蓬勃發(fā)展,使得國民黨反動派如坐針氈。1933年9月下旬,敵人調(diào)集50萬大軍、200架飛機,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
第五次軍事“圍剿”。
歷時一年的反圍剿失敗后,為保存紅軍有生力量,1934年10月,
8.6萬紅軍主力集結(jié)于都河。當時,河上沒有一座橋,贛州人搭浮橋、擺渡船,把紅軍送上了漫漫兩萬五千里長征路。因此,于都河渡口也被稱為
“長征第一渡”。
▲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
主力紅軍長征之后,項英、陳毅等領導1.6萬紅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繼續(xù)開展了3年的游擊戰(zhàn)爭。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紅軍游擊隊奉命下山整改,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這支軍隊在整個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大半個世紀后,當我們再次回顧往昔,以
“紅色故都”瑞金為核心的中央蘇區(qū),依然讓人肅然起敬:
新中國第一、第二代領導集體成員,大部分曾在這里工作、戰(zhàn)斗過。新中國開國元帥和將軍共1614名,其中588名在曾在此拋灑過熱血。▲ 陳毅手書《梅關三章》碑刻
而贛州人民,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他們幫助紅軍偵察敵情、送彈藥、救傷員,240萬贛州人,直接參加前線戰(zhàn)爭的有
60萬人,其中
33.8萬人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占全國烈士的7.5%。
這些鐫刻進歷史中的姓名,都代表了贛州人的血性。▲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法院舊址
當我們安享太平盛世時,贛州和贛州人不應該被忘記。
04費力“突圍”的的江西第一大城?當革命的車輪轟隆向前時,贛州的經(jīng)濟卻日漸落后。
古代的水陸交通曾經(jīng)為贛州帶來輝煌,但到了近代,隨著五口通商的開始,以及太平天國對江西經(jīng)濟的破壞,贛州逐漸走向衰落。1936年,
粵漢鐵路全線通車,徹底終結(jié)了贛州的交通中轉(zhuǎn)作用,對贛州經(jīng)濟造成“致命一擊”。于是,贛州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直到1996年京九鐵路通車之前,贛州一直處于“鐵路空窗期”。要想富,先修路。近些年,贛州似乎終于反應過來了,開始積極完善自己的鐵路交通網(wǎng):
▲ 贛州水陸交通網(wǎng)
2006年,贛州通往福建的
贛龍鐵路建成通車;2014年,贛州通往韶關的
贛韶鐵路建成通車,并溝通京九、京廣兩條縱貫中國中部的大動脈;2016年,贛州通往深圳的
贛深高鐵以及途經(jīng)贛州的
興泉鐵路開工建設,這兩條鐵路預計2021年全線通車。
▲ 2015年12月26日,贛龍鐵路復線通車運營
贛州人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短短十幾年間,將贛州變?yōu)?b>中國最大的臍橙主產(chǎn)區(qū)。山嶺上水果飄香,山嶺下面的礦藏,也得到相應開發(fā):60多種礦產(chǎn)中,鎢礦資源占全世界的60%,號稱
“世界鎢都”;豐富的稀土產(chǎn)量,也讓贛州在今天復雜的世界局勢中備受關注。
▲ 贛南臍橙
農(nóng)業(yè)與工業(yè)并舉,為贛州經(jīng)濟的增長提供了持續(xù)動力。2020年4月,于都等7個貧困縣(區(qū))已成功“摘帽”,贛州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突破山嶺阻隔的贛州,很可能成為輻射贛南、閩西南、粵東北的
客家地區(qū)中心城市。當這座“江西第一大城”真正變得強大時,整個江西在中部的崛起,也將指日可待。
▲ 愿贛州早日“突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