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自己拍的騎行Vlog各位都看了么?
帥弟弟用運動相機記錄下了自己在拍戲間隙,用2天時間從泉州騎自行車去廈門的獨行旅途。
從泉州到廈門的騎行路線,大致有90公里左右,騎行耗時9小時,需要1~2天時間。
吳磊第一天下午收工后從泉州出發(fā),在第二天傍晚完成了整趟騎行。
兩天的行程被弟弟剪成了兩支vlog,分別在3.24和4.11發(fā)布于@吳磊LEO 的微博上,目前兩支視頻已經(jīng)有一百多萬的點贊啦。
這一路上除了騎車,吳磊還吃到了牛肉火鍋、拍到了飛機降落前的時刻、見到了美麗的廈門街景和夕陽西下、遇到了有趣的路人。
最有意思的是路上幫他拍照的小哥,這位小哥沒認出吳磊,卻對他的公路車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弟弟一直在夸這個小哥特別好。
還有吳磊弟弟與釣魚朋友們的搭訕,好多小片段都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在vlog里,吳磊還教了大家很多騎行小tips,包括行前準備、體力補充、行車安全、防曬、墨鏡、騎行拍攝等等,確實很有用。
人這么帥還這么會玩,屬實是非常圈粉了~看得窩主都非常想去騎同款路線了!
但當我們看完這條路線,卻發(fā)現(xiàn)錯過了全程中一個寶藏的秘境。
說錯過也不合適,因為吳磊第一天夜里其實就住在這附近,距離當?shù)刈钪娘L景也只有一街之隔,但時間有限沒能感受下它的魅力。
這就是福建泉州晉江安海~
安海鎮(zhèn)古稱“灣海”、“泉安”、“安平”、“石井”、“鴻江”等,是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下轄鎮(zhèn)。
這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鎮(zhèn),建鎮(zhèn)至今其實已經(jīng)有800多年了。
安海古時是泉州古港之南港,因境內(nèi)有條九曲灣舊名為“灣海”。
北宋開寶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后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這里始名“安海”。
安海因有此水陸的地理優(yōu)勢,發(fā)展成為閩南的商業(yè)重鎮(zhèn)和物資集散地。
在清朝時期安海被劃分為“九圍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到如今還保留著這些古代的名稱。
如今這座小鎮(zhèn)中,是被全國特別是南方訪古愛好者視之如珍寶般的存在。
不過網(wǎng)上關(guān)于這座小城的旅游攻略特別少。
安海龍山寺也就是晉江龍山寺,因安海古稱泉安,所以又稱泉安龍山寺。安海龍山寺始建于隋皇泰年間,現(xiàn)存建筑則多是晚清遺存。
清代大量泉州府移民將龍山寺法脈帶到臺灣,并留下了彰化鹿港龍山寺、臺北萬華龍山寺等一系列著名寺廟。
因此安海龍山寺被認為是為兩岸龍山寺祖,地位崇高。
如今安海龍山寺已經(jīng)位列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建筑本身就很有看頭。寺中藏有弘一法師李叔同等大師的墨寶。
更為讓人驚艷的,則是寺中的明代木雕千手觀音,藝術(shù)水準之高令人驚嘆。
石井書院
位于西鰲頭境的石井書院,前身為宋紹興年間安海長者黃護為時任安海鎮(zhèn)官朱松(朱熹之父)捐建的講學館所鰲頭精舍。
它與泉山書院、小山書院、歐陽書院并稱泉州“四大書院”。
當年朱熹及子朱在曾在此聚眾講學,首開泉州府理學之先,故有“閩學開宗”之譽。
明末鄭成功亦在此讀書,并在這里與清兵舉行多次談判。
瑞光塔
在安平橋最東側(cè)的這座
白塔,名為瑞光塔,高22米,磚砌空心,六角五層,名叫瑞光塔。
原本橋另一頭還有一座塔,不過已于清康熙年間毀掉。
瑞光塔本是安平橋的附屬建筑,始建于宋紹興二十二年,明萬歷三十四年時禮部尚書黃汝良重修,易名“
文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