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更新于2020-12-19 22:19:11
5951
閱讀
1
回復(fù)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太古里、寬窄巷子、杜甫草堂、春熙路、筆帖式街……一提到成都,不禁會想到許多關(guān)鍵詞。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筆帖式街”,來探索這條街的歷史故事吧。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據(jù)說“筆帖式”一名大有來頭。清朝規(guī)定,凡是重要文書均要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所以專門設(shè)立負(fù)責(zé)掌管滿文與漢文翻譯事務(wù)的官職,名為筆帖式。
清代福格《聽雨叢談》卷一中記載了筆帖式的緣起:“國初都沈陽時,未備文學(xué)翰林之職,凡制誥簿籍,皆筆帖式司之。”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 滿譯漢文本
最初,筆帖式只是文職的賜名,康熙時,各部院衙門都設(shè)有筆帖式,后來的各省督撫衙門也設(shè)立了此官。根據(jù)清代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卷五:“筆帖式為滿洲進(jìn)身之一途,今各衙門皆有額,設(shè)候補者又盈千累萬,視為不足重輕矣。”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 筆帖式官名雖然筆帖式只是一個小官,但不僅許多重要機構(gòu)設(shè)有該職,而且很多顯要大官也是由此起家,比如清季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人文豐,正白旗蒙古薩爾圖克氏的納延泰
清朝前期,筆帖式的工作很重,凡是由當(dāng)?shù)厮屯醒氲奈臅家脻M漢兩種文字,中期以后,多數(shù)文書只用漢文,但仍要在筆帖式署簽章。清朝滅亡后,該官職也廢除了。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其實“筆帖式”只是滿語的音譯漢寫,本意為“寫字人”,漢義譯為“書記人”。其辦公的地方叫筆帖式署,所在街道叫筆帖式街,是成都唯一一條以滿語譯音為街名的街道,記載著清代成都的文韻風(fēng)騷。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筆帖式街在東順城南街和東糠市街交匯的地方,前半街是一條比較窄小的老巷子,巷子兩邊曾經(jīng)是挨家挨戶的民居,那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筆帖式街老宅院。
作為傳統(tǒng)川西民居的代表,舊時的筆帖式街老宅院不同于北方民居的厚重大氣、江南民居的玲瓏秀美、嶺南民居的富麗堂皇。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它吸收了我國古代建筑和清代后建筑的精華,粉墻黛瓦,茅檐草舍,公館洋房,自有一番樸實飄逸的風(fēng)格。木質(zhì)大門配上青石門檻,院門鎖具雕龍畫鳳,窗棱木雕繁花盛開,川西民居的恬然靜謐躍然于世。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在筆帖式街附近,還有很多知名地標(biāo)和商圈,比如太古里、春熙路和大慈寺等。其中太古里保留了老成都建筑特色,古香古色別有風(fēng)韻,這里奢侈品店、潮牌林立,在這里購物、打望美女兩不誤。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外地人來到成都,如果不逛逛“春熙路”,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到上海不去南京路一樣,難免會留遺憾。雖然有“百年春熙”一說,但春熙路是由軍閥楊森于1924年建成。
最初,春熙路因楊森頭銜“森威將軍”而命名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眾人熙熙,如登春臺”,而改名為春熙路。現(xiàn)有大約700個商家,堪稱成都老城區(qū)的三大商圈之一。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大圣慈寺是是成都著名的古寺,曾歷經(jīng)興廢,多次毀于兵火�,F(xiàn)存諸殿系清代順治后陸續(xù)重建。相傳,寺廟始建于隋朝,唐時玄宗賜名 “敕建大圣慈寺”。寺內(nèi)殿宇宏麗,院庭幽深,古木參天,與神像、佛像、畫像等構(gòu)成了一座珍稀的藝術(shù)寶庫。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清朝眾多顯要大官由此起家,探秘成都“筆帖式街”的前世今生!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guān)推薦
回復(fù)(1)
V11 發(fā)表于2020-10-26 14:00:23

我想帶兒子去看看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