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查看更多
三山,即:筆峰山、東勝山、夜光山。
八景臺,即:八境臺、章貢臺、郁孤臺、拜將臺、高戲臺、鳳凰臺、釣魚臺、龍鳳臺。 章江和貢江在贛州古城交匯流入贛江。 |
通天巖風(fēng)景區(qū)位于江西省贛州西北7千米處,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
|
忘歸巖 忘歸巖俗稱東巖,因巨石橫空,形若踞獅,又名獅巖。在此巖洞前后的峭壁上,鐫刻有摩崖龕象七軀,摩崖題刻50品。題刻中,最為著名的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王陽明題詩:“清山隨地佳,豈心故園好。他得此身閑,塵寰亦蓬島。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醉臥石床閔,洞云秋未掃。” |
忘歸巖,右上側(cè)巖壁題
玉巖亭
龍虎巖是一處丹霞洞穴,長約一百米,因有金龍和雙虎石雕而得名。龍虎巖是通天巖景區(qū)中保存摩崖題刻最多的巖穴。共有歷代名人題刻39品。文體形式有題名、題記、詩詞、造像記、吉祥文字等,內(nèi)容涉及政治、歷史、宗教、文化等方面。其中有一篇游記是通天巖文字最多的題刻,全文406字。這宋代陳世雄的題刻,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這篇游記作于南宋紹興期間。其時,贛南山區(qū)多次發(fā)生農(nóng)民起義,而這篇游記的前半部分,記述的就是朝廷派兵鎮(zhèn)壓發(fā)生在大余縣境內(nèi)的一次農(nóng)民起義,其時間、地點、人物都確鑿可信。這對于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和贛南地方史的研究,都是一份難得的史料。
|
陳世雄題刻
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 江南 第一石窟” 。造像主要分布于忘歸巖、龍虎巖、通天巖主巖和翠微巖四處。
[url=http://www.mafengwo.cn/photo/11609/scenery_8471670/290763386.html][/url] |
南宋工部尚書明榘 在《游通天巖》一詩中寫道“萬龕石佛坐觀空,安用懸崖架梵宮;縱使風(fēng)雷窒巖竇,此心元自與天通。”說明通天巖早在唐、宋時期就佛龕遍布,香客不斷。
|
翠微巖全景
翠微巖在通天巖的西側(cè),相傳宋代隱士陽孝本隱居之所。懸?guī)r上及洞壑內(nèi),布滿了摩崖題刻和龕像。除一軀 彌勒 造像外,其余皆為汪雕羅漢群像和高浮雕單體羅漢像,共計八十二軀,宋氏題刻19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