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蓬山摩崖石刻在徐福文化園景點內,是一處免費的景點,在徐福文化園景區(qū)內游覽,達蓬山摩崖石刻是必經之路。達蓬山摩崖石刻使徐福文化園景點多了人文的氣息,風景跟人文歷史巧妙的結合使游人游性更濃。達蓬山歷史悠久,傳為秦方士徐福東渡啟航地,自古以來為佛教名士靜修、文人墨客探訪之地。想要了解徐福東渡的故事,一起來達蓬山摩崖石刻看看吧!
達蓬山摩崖石刻地址:寧波市南凌云路
達蓬山摩崖石刻公交:乘坐慈溪公交200路、201路、206路、801路至達蓬山旅游區(qū)站下。
達蓬山摩崖石刻周邊景點
達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跡洞摩崖題刻和秦渡庵畫像石刻組成。佛跡洞摩崖題刻位于達蓬山磨坊崗南側佛跡洞東壁,共三則,189字,宋隆興二年武林錢竽、錦屏陳邦彥,淳熙九年縣宰唐仲溫,清康熙丙子年賜進士翰林院修撰秦宗游題刻。石刻筆法清勁,氣韻流暢,充分展示了古人書法藝術的風采。相傳,“佛跡”為唐代僧人達慧在洞中結廬修行時發(fā)現(xiàn),故名。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也曾至佛跡洞探訪。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達蓬山亦因有了秦始皇的到此一游和徐福東渡傳說而名聞浙東。此山原名香山,寶慶《四明志》如是記載:“香山,舊名大蓬山,又名達蓬山,縣東北三十五里。山峰有巖,高四五丈,如削成;有石穴深三丈,其巖有佛跡�;蛟粕缴隙嘞悴莨室詾槊衷魄厥蓟手链�,欲自此入蓬山,故號達蓬。”傳說人云亦云,不可輕信,我還是喜歡香山這名字,清新而富有詩意。
達蓬山歷史悠久,傳為秦方士徐福東渡啟航地,自古以來為佛教名士靜修、文人墨客探訪之地。此二處石刻蘊涵豐富的歷史信息,充分展示了古代石刻藝術的魅力,是徐福文化、浙東宗教史及民俗研究的重要史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6年8月4日,慈溪縣人民政府公布達蓬山摩崖石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晉升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F(xiàn)石刻除小部分風化外,保存較好。目前為雅戈爾集團投資建設的徐福文化園中的重要景點。
達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跡洞摩崖題刻和秦渡庵畫像石刻組成。佛跡洞摩崖題刻位于達蓬山磨坊崗南側佛跡洞東壁,共三則,189字,宋隆興二年武林錢竽、錦屏陳秦渡庵畫像石刻位于佛跡洞東南側百米遠的崖壁上。石刻朝東,縱高1.2米,橫寬3.5米,由方形神龕及左右文字、石刻畫像組成,畫像有人物、波濤、航船、神獸等,刻畫雄渾古樸,經專家認定為元代所刻。崖壁東端有一獨立山巖,依其自然形狀,雕成獅子造型,與畫像石刻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