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說來話長,只因前不久的一件小事,讓我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
那天,一位年逾九旬的爺爺特意來辦公室找我。當時因事務繁忙,我錯過了他的來訪。等到得空后,我匆匆前往他家拜訪,內(nèi)心不免忐忑,畢竟在日常工作中,單獨來找我的,往往涉及客訴問題。
當我輕敲門扉時,迎接我的卻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步履蹣跚,依然堅持親自為我開門,溫和地請我坐下,隨后從信封里拿出一把小巧精致的銀梳。
“我見你不在辦公室,本想找個地址寄給你。”他解釋道。我滿心訝異,不明白為何他要送我這樣一件禮物。爺爺笑著指著我發(fā)給他的一張中秋表情圖:“那是你女兒吧?胖乎乎的,很可愛,我就想著送她個小禮物。”我連忙解釋,那只是網(wǎng)絡表情包,不是我女兒,但爺爺依舊堅持把梳子送給我。因為制度規(guī)定,我無法接受這份禮物,心中卻因自己最初的忐忑與擔憂,感到一絲慚愧。
這份來自長輩的深厚情誼,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樸實而動人的溫暖。曾幾何時,我對隔輩情誼感觸不深,自懂事起,爺爺奶奶和外公便已不在世,只有外婆陪伴在側。而在隨園的這些年,我竟意外收獲了如此多長輩們的真誠關懷。
01
我認識的100多位長者
今年,是我在隨園工作的第五年。最初的那一年,曾有過無數(shù)次想要放棄的念頭。記得有一次,因為我在文章中誤將一位奶奶的教學所在地標錯,奶奶對這個失誤非常不滿。我清楚客戶的任何不滿都可能引發(fā)投訴,而我的失誤更是會影響整體服務的滿意度。那次,我?guī)е敢馊サ狼,?nèi)心卻覺得有些委屈,畢竟對于一般人來說,這樣的小失誤似乎不至于引發(fā)如此大的反應。
第七屆隨園久久節(jié)服務團隊表演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明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可逾越的底線,對于奶奶這樣的高知長者而言,“求真”是她最珍視的信仰。從那次之后,我與這位奶奶的交流越來越多,漸漸發(fā)現(xiàn)她其實是個非常溫暖可愛的人。每次見面,她都會熱情地拉著我的手,分享她的生活。盡管已年近九十,她依然熱愛生活,各種樂器樣樣精通,每日打扮得體,仿佛歲月從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跡。
這些年,我在隨園遇到了太多善意與溫情。拍攝過程中,長者們總是很體諒我。記得有一次,因為行程緊張我倍感壓力,一位奶奶拍拍我的肩膀,輕聲說道:“別著急,慢慢來,沒事的。”即使過了好幾年,我依然很感謝她的體諒。在閑談中,提到自己的困惑與生活中的難題時,他們也總是給我建議,用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智慧幫我撥開迷霧。正如蒙田曾說:“經(jīng)驗是最好的老師。”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智慧與豁達。
海月隨園嘉樹手作活動
如今,我的微信通訊錄里已有100多位長者。他們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或如同未被發(fā)掘的寶藏,每次接觸都帶給我新的驚喜。
有位阿姨是一名作家,我曾以為文人總帶幾分清高,然而她的內(nèi)心卻像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她喜歡撿落葉做剪貼畫,喜歡在陽臺上掛彩燈,與老伴一起賞月,她對生活的熱愛無處不在。張愛玲曾寫道:“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里面爬滿了虱子。”但這位阿姨似乎從未在意過生活中的瑕疵,始終以最美的心態(tài)擁抱每一天。
當然,“固執(zhí)、好強”也會是一些長者的特點,年老時漸漸喪失了解決事情的能力,有心無力,只能接受,有脾氣、難說話也是常情。遇到這種情況,“理解、尊重、真誠”往往是我的溝通法寶。
02
關于衰老,關于生死
“衰老”、“生死”,這兩個沉重的詞在養(yǎng)老社區(qū)的工作中,早已無法回避。一些長者的離開,盡管我們未必直面,內(nèi)心的無奈與不舍卻無處不在。
前幾日在隨園久久節(jié)的活動中,我遇見了兩年前認識的一對老夫妻。聽聞爺爺身體狀況不太好,視力也開始模糊,明顯感覺衰老了不少。然而,當天奶奶卻穿上了一襲華美的婚紗,爺爺則西裝筆挺,兩人相依拍攝了一組唯美的婚紗照。那笑容,是歲月無法抹去的幸福與堅定。
這一幕,讓我想起曾經(jīng)聽過的故事——老男孩組合里的一位叔叔與世界告別時,鄰居與好友圍坐床前,一起唱著老歌,伴他走完最后的旅程。這也許是最溫暖的告別,這世間,唯有愛與陪伴能超越生死的界限。
關于生死,我也想起邵敏叔叔曾說過的話:“我選擇養(yǎng)老社區(qū),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我先走一步時,我的夫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顧。”他的話讓我深受觸動。就像叔叔說的,鄰里式的社區(qū),對于長者們而言遠不止是養(yǎng)老的地方,更是一個大家庭,那里有著深厚的關懷與相互的陪伴。
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中說:“死亡并非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最近我加了一些長輩的微信,每次開頭我都會說一句“很高興認識您”。我希望自己能好好記住這些爺爺奶奶。
人生有時如同一場漂泊,而在這場漂泊中,彼此的善意與真誠,正是我們最大的依靠與安慰。漂泊或許無終,但善意與真情,會永遠伴隨我們,溫柔前行。而我愿做前行過程中的聽者和記錄者,靜靜聆聽,細細銘記。
——一位普通的隨園養(yǎng)老人
*本文所用圖片涉及肖像權,除隨園養(yǎng)老同意,其他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使用(包括商用、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