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17-03-14 10:25:40
13455
閱讀
16
回復
4
收藏
在幼兒園和小學生的家長中,往往會有這樣的爭議:孩子是早點教好,還是遲點教好?識字是早點教好,還是遲點教好?看書是早點教好,還是遲點教好?作文是早點學好,還是遲點學好?英語是早點學好,還是遲點學好?……
剛剛,我接到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來電,整整通了一個小時。其中交流了許多問題,我也毫無保留地把我的認識和經驗誠懇相告。家長說:本來她為孩子的教育很著急,一些問題的認識也很模糊,通過交流感覺好多了。
其中說到一個比較普遍性的話題,就是:孩子是早點教好,還是遲點教好?
這位家長說:她文化不算高,但很關注孩子的教育。所以,她看了許多有關的書,包括教育和心理學的書,還有許多網上的帖子。她很早就注意到了我的帖子,從中學到不少。但有的問題很難搞清楚,不知如何是好。比如說,有專家說,教育不要太早,識字也不要教得太早。我一方面覺得專家說得有理,一方面又覺得現實逼得我們不能不早點教育。我孩子班里,極大部分孩子都是接受過學前教育的。我家孩子沒有,所以現在就很吃力,我們要做許多彌補工作。
她又說到:我家孩子沒有專門參加過識字班,但我曾下載過一個識字軟件,給孩子學了一段時間,效果還不錯,小孩子也喜歡。但后來我看到專家的說法,我就把軟件取消了。
可見,家長被這些“專家”搞糊涂了,或者說誤導了。
后來,這位家長自己說到,實際上,還是應該根據具體的人來說的,不能一概而論。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我們們是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但我說了一個我認為家長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我們家長可以不懂教育,可以沒有那么多學問,但我們家長要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如今資訊那么發(fā)達,學習條件比以前好了許多,只要家長想學,有的是途徑。為了孩子,我們家長必須好好學習。同時,我們家長在學習中,要懂得分辨。即使是真正的專家,我們也不能把他們的話完全相信,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何況專家中混雜著太多的偽專家。
有的“專家”說:不能太早教育!不能太早教孩子識字!
于是,我們許多家長照做了,結果是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帶來許多后果,讓一些家長后悔莫及。
難道真的不應該早點教育?不應該早點教孩子識字?
在我看來,教育是越早越好,識字也是越早越好!
當然,具體說來,也是有條件的。一是要因人而異。二是家庭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第三條最關鍵,那就是,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科學。
比如說識字,為什么不能早點教呢?早點教會孩子識字,他就能早點閱讀,而閱讀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是人人都明白的。
但問題在于,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對,要好,要科學。
我認為教育的一個最大標準是:孩子喜歡。
如果孩子喜歡,能接受你的教育,那就是好方法,這樣的教育也是可以早進行的。反之,孩子不喜歡,那就說明你的教育方法有問題,至少是不適合這個孩子,我們就要放棄或改進。我們不能強迫孩子。
識字,我就認為還是早一點好。如果問:一個孩子在學前最需要學什么?那我的回答是:識字。
但是,識字,不是非得進識字班不可。識字,也不是非得專門教孩子識字不可。這就要看我們家長的智慧了。
真正的好方法,我認為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育的。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孩子根本沒有意識到是在學習,是在接受教育,但他已經心甘情愿、滿心喜歡地學習了、學會了。
我在多個帖子中介紹過一種成功的教識字方法,這也是多個成功早教個案中的經驗。他們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閱讀了。家長找一本孩子喜歡的書,讀給孩子聽,但同時讓孩子看著書上的字,最好還能用手指指著字。結果,孩子在三四歲、四五歲時,就能獨立看書、看報了。孩子從小就喜歡閱讀了。
其中一個我稱之為小天才的男孩,真的嗜書如命,而且很愛學習,自學能力極強。他還在讀五年級,已經自學了初中的物理化學,還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參加過奧數考試,得過全省第一名。他的語文、英語成績也挺好。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天才,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是的,我也相信有天才,不是一般人可比擬的。但我們應該知道:天才要成才,也是有條件的。這個孩子之所以那么厲害,就跟家長對他從小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分不開的。試想,如果不是家長在他三歲時就教他閱讀,就像有的專家說的那樣,等到上小學后再來學習識字也不遲,他還能成為“天才”嗎?
>>2016年最新最全的教育升學攻略(不斷更新中)
活動
>>六一我們人人都是孩子 曬照不止禮物不停!
PS:用19樓手機客戶端發(fā)帖,每個帖子都有威望和金幣的獎勵哦!
        2016級學爸學媽QQ群:251299650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6)
V16
發(fā)表于2017-01-04 22:17:35

3歲時跟識字軟件學習,認識1000多字!

最近,我開辟了一個專欄式帖子《三歲看到到?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的啟示》。里面介紹一個4歲小男孩在3歲時學識字,現在已經能熟練地獨立閱讀了。
我先將第一個帖子轉移過來:

有句古話:三歲看到老。它的意思是說:一個孩子將來怎么樣,從他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它不一定能概括所有的,但至少也能包括大部分。
一個孩子能不能學習好,將來有沒有出息,是從他幼兒時期就能看得出來的。這個“看得出來”,不是看孩子的智商智力,而是看他的綜合表現,而最關鍵則是看他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
一個孩子要有出息,不一定要求家長本身有文化,能輔導,而是要求家長懂孩子、會做人、會教育。
上周日作文課上一幕讓我非常驚訝,感嘆不已。
那天下午,我們去參觀杭州博物館,寫材料作文。在參觀時,一位三年級男生的弟弟也來了。走路還不太穩(wěn)呢。但他的表現,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在一樓參觀時,看到一個標簽上面寫著“線輪”兩個字,他馬上讀了出來:“錢輪。”
我大感驚訝。雖然他讀錯了一個字,但“錢”和“線”的確很像呀!我連忙問他:“多大了?”他自己回答:“4歲。”口齒很清楚。我又問:“讀幼兒園小班?”他回答:“中班。”
后來到二樓,看到“學術交流廳”幾個字,他一字不錯而且非常流利地讀了出來:“學術交流廳”。把我驚得一愣一愣的。我對他連聲贊賞。
他不僅認識的字多,而且口齒伶俐,表達能力極好。他竟然對我說:我雖然認識許多字,但不會寫。我連忙說:你已經很厲害了。不會寫沒關系。關鍵是要多看書。
后來我詢問得知,他三歲時就正式開始學習識字了,主要是通過一個軟件來認識的�,F在已經認識1000多字了。一般的報紙和書都能看。他也很喜歡閱讀。
這個孩子了得。比他哥哥厲害多了。我跟他媽媽開玩笑說:好在你有兩個孩子。前面那個成了試驗田。教育第二個孩子就很有經驗了。
這里,家長的理念起了關鍵作用。雖然家長也還年輕,但能夠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戰(zhàn)略,就不愁孩子的培養(yǎng)。
孩子的媽媽也很認同我的觀點:在學前,教孩子識字最重要,因為它是能夠獨立閱讀的關鍵;其他的都不重要。
這位家長的大兒子讀三年級。本來一家人是在國外的。后來發(fā)現在基礎教育方面,尤其是語文方面,國外遠不如國內更有利,就毅然決定把孩子送回國內,接受小學教育。媽媽自己也回到國內陪同。他們的大兒子最近剛剛參加完珠海的亞洲機器人比賽,獲得了明年參加世界比賽的資格。
衷心祝福他們!

V16
發(fā)表于2017-01-08 16:28:38

把識字當作獎品,吊足孩子的胃口!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好媽媽,總有好方法》。里面確實給我們介紹了許多教育的好方法。
其中講到一位普通家庭主婦是如何教孩子識字的,其方法新奇,令人贊嘆不已。她竟然把教孩子識字當作了獎品,讓孩子天天渴望。
正是有了這樣的家長,這個女孩后來考上英國牛津大學,并獲得全額獎學金。
這個女孩叫劉曉琳,出生在廣東省一個普通的小鎮(zhèn)上。父親是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兩人都文化不高。但他們教孩子卻很有一套。
曉琳在三四歲開始,就很喜歡聽媽媽講故事。她不僅對故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對蘊藏著故事的書本感到很好奇。慢慢地,她已經不滿足于聽故事了,而想自己去探索書中的精彩世界了。媽媽王麗抓住機會說:想讀懂故事,就得先認字。這一下就激發(fā)出了曉琳對認字的強烈興趣和熱情。
王麗想:如果簡單地教女兒識字,她可能會很快失去興趣。那為什么不把認字當作一種獎勵呢?于是,王麗提出:如果女兒表現好,能夠完成大人提出的要求,比如收拾玩具、按時起床等,就可以每天獎勵她認識故事書里的五個字。如果表現特別好,就可以獎勵她認識十個字。
曉琳非常喜歡這個游戲,認起字來勁頭十足,效果也就特別好。不久,她就認識了不少字,可以自己看故事書了。
多么有智慧的家長!把識字當作游戲,甚至當作獎品,吊足孩子的胃口,結果變成:不是家長要求孩子認字,而是孩子渴望家長教她認字。
V7 發(fā)表于2017-02-20 06:02:29

只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買過些蒙臺梭利的書,跟著書做了些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