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更新于2020-10-08 20:42:51
13276
閱讀
1
回復
一開學,呆在家里一個暑假的熊孩子們紛紛離開了家,住進了學校。孩子離開家不久,許多家長開始不淡定了,出現(xiàn)了焦慮的癥狀。近一周來,許多醫(yī)院都接診多例焦慮失眠的家長,而且焦慮的“清一色”是媽媽。
媽媽們,都在焦慮什么?


◆ ◆ ◆ ◆ ◆

二胎媽媽擔心兩個孩子無法兼顧

金華的董女士兩個月前剛生了二胎,是個男孩。就此,剛上小學的大女兒婷婷成了小姐姐。

婷婷溫柔文靜,也很有愛心,對于剛出生的弟弟照顧有加,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睦睦。同事鄰居看到董女士家兒女成雙,都禁不住稱贊,夫妻倆也是樂開了花。

不過,自從婷婷開了學,董女士的煩惱也來了。


來源:視覺中國

“想要陪大的寫一會兒作業(yè),聽聽她在學校的情況,但又放不下小的,生怕他沒人看著出什么意外?墒,抱著小的,孩子哭起來真的會讓我手忙腳亂,也打擾了女兒的學習環(huán)境。”
提到大寶開學的事,董女士禁不住搖起了頭。她說,由于丈夫從事營銷工作,平時工作很忙,還經(jīng)常需要出差,因此從很早以前開始,女兒的衣食住行就都是由她一手操辦。

董女士說,女兒才一年級,相對于幼兒園來說,要學習的東西一下子變多了,并且現(xiàn)在也是她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她不想錯過女兒重要的人生階段。“特別是現(xiàn)在很多作業(yè)都需要家長陪同,還要家長檢查簽字,不然在家長群里我都不好意思發(fā)言。”


來源:視覺中國

一邊是剛上小學的女兒,一邊是剛出生不久的兒子,董女士周旋在兩個孩子間,焦頭爛額。

“孩子第二天上學要帶什么書本、文具,穿什么衣服,我都要操心。每次幫女兒整理書包的時候,如果孩子爸爸在家,我就讓他先抱一下兒子;如果不在,我只能把兒子放在沙發(fā)上,用衣服圍起來,然后盡快收拾女兒的東西。”

董女士說,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了兩周,她覺得自己越來越焦慮,總覺得顧了大的就顧不好小的,到頭來兩邊都“得罪”。
◆ ◆ ◆ ◆ ◆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來源:視覺中國

上周,溫州金女士的女兒剛剛進入小學,成為一年級的新生。金女士卻在朋友圈里寫下:孩子上學第一周,我卻失眠了。

金女士表示,開學后單位同事常常聊孩子上學的話題,聽說有同事的孩子入學前,識字量已經(jīng)達到500多個,自己覺得壓力很大。聊天中,她還得知“別人家的孩子”甚至入學前識字量已達5000字,聽完自己感覺更不淡定了。

“暑假里我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但孩子識字量不多,學習習慣也還沒養(yǎng)成,不知道開學后能不能適應?”話語間,金女士透露出滿滿的擔憂。
◆ ◆ ◆ ◆ ◆

擔心孩子在校不適應


來源:視覺中國

河南劉女士的兒子現(xiàn)在三歲半,早在兩個月前,一想到兒子快要上幼兒園了,劉女士就傷心、焦慮到失眠。“我兒子性格有點靦腆,不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上了幼兒園萬一不適應怎么辦?”

劉女士說,自己每天都被這個想法折磨著,晚上根本睡不好覺。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兒子上學時的不適應,劉女士和丈夫經(jīng)常一起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并且告訴他,幼兒園有溫柔漂亮的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能一起玩好玩的玩具。


來源:視覺中國

開學第一天,兒子早早背好小書包,催著爸爸媽媽趕快收拾。到了幼兒園門口,要分別的時候,他開始哭鬧起來。劉女士說,那一刻她的眼淚也下來了。

“現(xiàn)在孩子上學了,我的心感覺被掏空,上班都沒精神,每時每刻都想去幼兒園看看他,我覺得我的分離焦慮癥比我兒子的更嚴重。”劉女士說。

不僅是劉女士,溫州的車女士同樣非常焦慮,她怕已經(jīng)上高中的孩子無法適應住校生活。


來源:視覺中國

一開始,車女士覺得,女兒獨立性挺強,不用擔心她的生活問題。于是,女兒離家去學校時,車女士和女兒約好每周三通一次電話。但開學第二天,車女士看到家長群里一直有人在說孩子的住校情況,她就忍不住給女兒寢室打電話,一連打了13個電話,都因占線沒接通,車女士當晚就失眠了。

第二天晚上,她掐著寢室休息的點又給女兒撥去了電話,女兒接到電話后,車女士質問她寢室電話為何一直打不通。女兒說:“我們不是約定好周三打的嗎?你怎么這么著急。”


來源:視覺中國
◆ ◆ ◆ ◆ ◆

心疼孩子獨自在外會吃苦


來源:視覺中國

在門診中,一對母子意見不和出現(xiàn)爭執(zhí),在醫(yī)生面前嚷嚷了起來。原來,王女士的孩子過幾天要出去上大學了,王女士準備請假和孩子一起出去,在學校旁邊租房子陪伴孩子一段時間?墒呛⒆硬煌狻

王女士說,在家的時候,連早餐都是自己給孩子買的,如果自己有事外出,就會留下紙條告訴孩子,先喝牛奶,再吃面包和雞蛋。“出去讀大學,誰來照顧他?”王女士的孩子說:“我都這么大了,讀大學還要媽媽出去陪著,多丟臉。”

◆ ◆ ◆ ◆ ◆


別把“家長式焦慮”傳遞給孩子


來源:視覺中國

許多父母,可能比自己想象中更依賴孩子,這是典型的“家長式焦慮”。

溫州市七醫(yī)副院長、主任醫(yī)師林崇光說,就診患者有幾個共同特點:以女性為主,本身就容易焦慮,部分存在家庭關系不太和諧,家中一般是獨生子女。

從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來看,林崇光分析,這與當下追求效率的社會環(huán)境及發(fā)達的信息科技有關。在家長群里、朋友圈中處處活躍著“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媽媽的焦慮,就是在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時產(chǎn)生的,而且往往是拿自家短處比他人的長處。

“這種家長式的焦慮,會讓孩子變得壓抑、對自我缺乏認同,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林崇光說。

家長式焦慮

該拿你怎么辦?

林崇光給出幾點建議。要正確認識適應障礙,除了性格特別內向、曾受過創(chuàng)傷、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其余孩子在入學時經(jīng)過一兩周的調整,都能順利適應學校生活,不用過于擔心。

家長們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堅持運動,關注自己的工作,拓展社交圈。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要關注到孩子的成長,學會適當放手,信任孩子。

來源:升學寶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
V14 發(fā)表于2018-09-11 11:03:57

家長要學會放手。建議看看麥家寫給兒子的信。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