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門立雪--楊時(shí)
【釋義】舊指學(xué)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語出】《宋史•道學(xué)傳二•楊時(shí)》:“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shí)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2.司空見慣--劉禹錫
【釋義】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xí)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后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語出】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劉于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3.妙筆生花--李白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jìn)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語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shí),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4.力透紙背--顏真卿
【釋義】力:筆力。透:穿過。形容書法遒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的背面。也比喻文學(xué)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畫人物極有功力。
【語出】 清•趙翼《甌北詩話》:“(陸游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5.赤膊上陣--許褚
【釋義】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zhàn)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zhàn)。形容作戰(zhàn)勇敢,全力以赴地進(jìn)行戰(zhàn)斗。后比喻沒有準(zhǔn)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語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
6.馬革裹尸--馬援
【釋義】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尸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zhàn)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語出】宋•辛棄疾《滿江紅》:“馬革裹尸當(dāng)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說。”
7.黃袍加身--趙匡胤
【釋義】 黃色的龍袍穿到身上。指被擁立為帝王。
【語出】 清•錢彩《說岳全傳》:“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體;即位以來;稱為真龍?zhí)熳印?rdquo;
8.洛陽紙貴--左思
【釋義】因?yàn)閾屩瓕懽笏嫉摹度假x》,以致洛陽的紙價(jià)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著作廣泛流傳,風(fēng)行一時(shí)。
【語出】《晉書•左思傳》:“(左思造《三都賦》成)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9.背水一戰(zhàn)--韓信
【釋義】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后臨近河水?dāng)[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zhàn)。
【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乃使萬人行;出:背水陳(陣)。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
10.聞雞起舞--祖逖
【釋義】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bào)國之士奮發(fā)圖強(qiáng),也比喻抓緊時(shí)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bào)曉。
【語出】宋•松洲《念奴嬌•題鐘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11.初出茅廬--諸葛亮
【釋義】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zhàn)用計(jì)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zhàn)功。后比喻剛進(jìn)入社會(huì)或工作崗位,缺乏經(jīng)驗(yàn)。
【語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12.退避三舍--重耳
【釋義】后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沖突,向?qū)Ψ阶鞒龌乇芑蜃尣健I幔汗艜r(shí)行軍,一舍為三十里。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zhàn)國時(shí)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zhàn)中,信守當(dāng)年立下的諾言開戰(zhàn)前先退軍九十里。
13.樂不思蜀--劉禪
【釋義】 蜀:指三國時(shí)蜀國。蜀后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國。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語出】 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于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14.指鹿為馬--趙高
【釋義】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15.畫龍點(diǎn)睛--張僧繇
【釋義】畫龍之后再點(diǎn)上眼睛。比喻在關(guān)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diǎn)明要旨使內(nèi)容生動(dòng)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diǎn)。
【語出】唐•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diǎn)眼睛。每云:點(diǎn)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diǎn)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diǎn)睛者見在。”
16.入木三分--王羲之
【釋義】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后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語出】唐•張懷瓘《書斷》:“晉帝時(shí)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17.諱疾忌醫(yī)--蔡桓公
【釋義】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yī)生,不愿醫(yī)治。比喻掩飾缺點(diǎn),不愿改正。
【語出】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勸),如護(hù)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18.多多益善--韓信
【釋義】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19.秋毫無犯--岑彭
【釋義】秋毫:動(dòng)物秋后新?lián)Q的絨毛。比喻十分纖細(xì)之物。形容軍紀(jì)嚴(yán)明,對(duì)百姓無絲毫侵犯,也形容為人清正廉潔。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guān),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后漢書·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20.望梅止渴--曹操
【釋義】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無法實(shí)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語出】 元•賈仲名《對(duì)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21.鞠躬盡瘁--諸葛亮
【釋義】指恭敬謹(jǐn)慎,竭盡心力
【語出】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22.約法三章--劉邦
【釋義】約:商議確定。法:法律。訂立法律三條。原指訂立法律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大家監(jiān)督遵守。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23.請君入甕--周興
【釋義】君:人的尊稱,甕:陶制的大壇子。一種口小腹大的大壇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對(duì)付她自己。
【語出】《新唐書•周興傳》:“初,興未知被告,方對(duì)俊臣食?〕荚唬‘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nèi)之大甕,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大甕且熾火。徐謂興
曰:‘有詔按君,請嘗之。’興駭然汗,叩首服罪。”
24.舉一反三--孔子
【釋義】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比喻善于學(xué)習(xí),能夠由此及彼。
【語出】《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5.八斗之才--曹植
【釋義】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shí)比喻人才學(xué)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語出】清•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二四》:“乃歸來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懷八斗之才,飲萬斛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