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更新于2014-03-17 10:58:27
313
閱讀
1
回復

    再次見到茶人王旭烽,已是多年后了。那是“2013御牌西湖龍井全國至臻大會暨御龍井春季新芽發(fā)布會”上,會議的主題,名曰“品國飲龍井  獻助殘愛心——御牌西湖龍井助殘義賣會”。王老師說,因采訪的內容與茶文化相關,特意邀約在茶相關活動場合。雖是小事,卻能見雄才大略之處為他人著想的精微用心。
   回想起來,和王老師的緣,頗如春茶之味,清清淡淡,卻滋味恒久。大約十年前,我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初稿,上門拜訪,她真看了稿件,說語言甚好,又詢問了我的年齡,說正是創(chuàng)作小說的佳季,鼓勵我找準定位,多多努力。那一番教導意真言切,深藏記憶。而今,又見王老師,聆聽她《一盞香茗品風華——茶之美》的講座。她言事務繁多,時間匆忙,因活動與殘疾人有關,所以一大清早從臨安趕來。這時,我們才了解到,原來上大學前,她曾在工廠勞動,和殘疾人為伍,最能體會殘疾人美好的心靈與生活的不易。她的講座猶如一盞香茗注入聽眾的心田,獲得滿座掌聲。會后聽眾與她合影留照,殷殷滿懷。
十年之后的王老師,猶如一株郁郁蒼蒼的大茶樹,繁花重重,碩果累累,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她是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會長、浙江農林大學人文茶文化學院院長、碩士導師,去年,又新得了一個稱號“高校創(chuàng)意總部創(chuàng)意導師”。2012年12月18日至20日,北京中國教育電視臺高校創(chuàng)意總部組織了“2012第二屆全球大學創(chuàng)意博覽會”,浙江農林大學人文茶文化學院組織了20名師生參加,開幕式上,王旭烽教授被聘為創(chuàng)意導師。據悉,此次授聘的創(chuàng)意導師都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都是資深學者,全球僅有七人,王旭烽教授是唯一一名女性創(chuàng)意導師。
王旭烽坦言,這些年來,自己所做的工作,都與茶產業(yè)鏈的延伸相關。早在1990年創(chuàng)作《茶人三部曲》時,創(chuàng)意種子就在她的心田悄悄萌芽。本來,茶只有區(qū)區(qū)栽培、加工、營銷、品飲幾個環(huán)節(jié),茶文化產品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遠遠不足。雖然,也有人寫茶相關的詩歌、散文等等,但畢竟沒有形成茶文化產品的鏈條。而自己這部闡述茶人生活歷史的書籍,最終成為暢銷小說,一版再版,改編成電視劇,搬上熒屏,王老師戲言,當年,她十年如一日,拿著250元微薄薪水,業(yè)余創(chuàng)作這部茶小說,何曾想到往后能給自己帶來如此豐盛的回報,實現(xiàn)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有,命運也因此而發(fā)生變化,從一個作家轉行成了教授。
而后,秉承這一宗旨,闡釋和傳播茶文化,培育新一代茶人,成為她的職業(yè)和使命。歸隱浙江農林大學,僻居臨安城的這五六年里,她又創(chuàng)作了“中國茶謠”大型藝術舞臺劇,華夏民族豐富的生命形態(tài),勞作、相愛、祈禱、成親、養(yǎng)生、離別、劫難、相思、耕讀、團圓,茶文化的民間文化形態(tài),喊茶、佛茶、采茶、下茶、仙茶、施茶、講茶、會茶、禮茶到祝茶,茶文化的時間節(jié)點,驚蟄、清明、芒種、立夏、立秋、中秋、白露、大雪、除夕、春節(jié),通過諸多的文化樣式,民歌、影像、舞蹈、茶藝、武術、說書、器樂演奏等,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觀眾們看到,每一個茶文化習俗,原來都有著強烈鮮活的民間形態(tài),都有出處,有傳統(tǒng),有可以鮮明表現(xiàn)的藝術方式,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
而后,2012年8月8日至9日,王旭烽老師再次擔任編劇、總導演,創(chuàng)作了表現(xiàn)生態(tài)文化、茶文化的話劇《六羨歌》,閃亮登臺于中國大學生戲劇節(jié),在北京9劇場成功公演,最終獲得第11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和“優(yōu)秀舞臺美術獎”兩項大獎。其中,“優(yōu)秀舞臺美術獎”是本屆組委會特為《六羨歌》而設立,用以褒獎《六羨歌》優(yōu)美的舞美、服裝、多媒體背景和音樂。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競陵城下來。
 
是選擇放棄功名,擁抱山野;
還是渴求朝廷的認可,一展才情?
我以大地山川為棲息之地,
您在萬丈紅塵安身立命。
《六羨歌》演繹的是一場穿越古今的茶文化大戲。講述一群大學生穿越大唐,直面茶圣陸羽與女詩人李冶的情感糾葛為主線的故事。一代茶圣陸羽和唐代女詩人李冶,在舞臺上展開了不同的生命體驗,演員們揮舞寬袖間,觀眾跟隨劇情,穿越到那個被茶香染綠的時空,中國茶文化的鼎盛年代,感悟一代茶圣的成長心路。舞臺布景古色古香,簡潔隨意的水墨畫隨著音樂緩緩展開,竹山茶林,芬芳漫野。“竹林”、“茶林”、石山、妙喜寺,布景不停變幻,美侖美奐。演出道具大多出自茶文化學院學生手工,他們從三月便開始著手準備。整臺話劇調動了茶文化、視覺傳達、服裝、攝影、數(shù)字媒體、廣告、中文等7個系的師生力量。即使是對茶文化了解不多的北京觀眾,也同樣被《六羨歌》恢弘的舞臺形式所打動。在王老師的創(chuàng)意里,像《六羨歌》這樣的戲,今后可以成為一個品牌劇目推出,帶來經濟效益。
再如,茶的包裝設計,也屬于茶的文創(chuàng)產品,是茶文化學院要深入推廣的內容。王老師在學院成立了“中國茶謠”館,用以接待外賓和貴客。以文創(chuàng)的思維,加入創(chuàng)意,經過精心策劃,一批批茶文化相關的商品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茶杯、布藝茶具、鼠標墊、匙扣等等。中國茶謠館目前正在進行的主題,是茶壺與茶杯。
王旭烽說,茶相關的文化產品不需要占有多少物質資源和能耗,與總書記提出的節(jié)儉之風是相適宜的。譬如各種各樣的會議,需要分發(fā)一些小禮品,精心制作的茶禮,溫馨可愛,與其大吃大喝,不如將資金花在這些小創(chuàng)意上。如今,生意人做茶莊同樣需要茶創(chuàng)意,懂文化,有好的創(chuàng)意,就會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她提起一個茶莊,在裝修設計上,就因為不懂傳統(tǒng)文化而弄巧成拙,表演的節(jié)目雖然費了一番心思,但因缺少指點,顯得不倫不類,上的茶食也不能入流。這就是缺少專業(yè)策劃人指導的緣故,而自己如今培養(yǎng)的正是茶產業(yè)的專業(yè)人才。做茶葉生意不容易,是靠一片葉子一片葉子積累起來的,因此,絕不能學暴發(fā)戶。她利用中飯時間,鼓勵在座的茶商,要擁有茶的品質,扣準茶的節(jié)拍,從小口子入手,從一件事做起,做精致來。要做文化,做品牌,這樣才能提高附加值,才能持久。她給茶商們推薦一本介紹茶葉品牌運營的書籍,美國人威廉·烏克斯寫的《茶葉全書》,她感慨我們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美國人一百年前就已經著手了。
4月,王老師一手倡導、培植的“全民飲茶日”即將開幕。在王老師眼里,茶本來就是節(jié)儉之物,因此,活動也絕不能鋪張浪費。今年的“全民飲茶日“活動將更強調互動性和體驗性,更加國際化。策劃了一個“認茶親”活動,邀請一些國際上的朋友,把茶農認作親戚。并邀請8種語言的國際電視臺主持人參與,通過微博、微信、報紙、廣播、電視等各種通訊平臺,將活動盛況傳播給世界。當然,還邀請了殘疾人參加此次活動,聾人茶藝隊會有精彩的演出。除了猜茶謎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之外,還組織了茶服秀,向全國的茶莊發(fā)出邀請,經過專家品評,在活動現(xiàn)場頒獎,并請國際友人穿戴。
作為一個作家,2012年,她因作品《主義之花》獲得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是她自2006年至2012年連續(xù)三屆獲獎,成為浙江省唯一四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著名作家和學者�,F(xiàn)在,手頭正在進行的是一本主題散文集《一片葉子》,將節(jié)氣與茶聯(lián)系在一起,已經寫到雨水,馬上就要寫驚蟄了,她說像今天這樣的活動,也會進入她的文中。書的內容將以安吉白茶為主,也會寫到別的茶。以后的創(chuàng)作還是要跟大學的教學內容聯(lián)合在一起。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