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養(yǎng)育行為常常被忽視,卻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曾講述,自小母親就向她抱怨父親的諸多過錯以及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八歲時,母親甚至哭訴父親出軌染病的細節(jié),令她震驚到無法動彈,整個人都僵住了。
像朋友母親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他們中的許多看似脆弱、易受傷,溫柔細致,生活上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也十分依賴他們。正因如此,這種傷害常被表象所掩蓋,關(guān)系也變得極為糾纏。
然而,幼小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根本無法容納父母源源不斷倒來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復(fù)雜、黑暗、令人難以接受,連大人自己都無法處理。
起初,孩子通常會選擇默默接受和忍受,一方面是不明白父母為何如此,另一方面覺得自己替父母承擔(dān),父母就能安然無恙。
于是,這些孩子起初在外人眼中乖巧懂事,還受到父母的稱贊,這讓父母誤以為孩子能夠承受他們的負面情緒,然后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但孩子的內(nèi)心終究會崩潰。他們通過“癥狀”表現(xiàn)出來,輕者時常發(fā)脾氣甚至歇斯底里,重者打架、逃學(xué),更嚴重的會患上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癥或其他精神疾病。
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脾氣爆發(fā),沒意識到這是孩子在黑暗中為求生存的反抗。若孩子不爆發(fā),就會被負面情緒吞噬,失去自我。
這種爆發(fā)被父母定義為“壞脾氣”,孩子不僅要承受父母的負面情緒,還要忍受自己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
在人際關(guān)系中(包括長大后),這些孩子通常討好,好說話、有求必應(yīng),可某天會因一件小事突然爆發(fā),殺傷力巨大且不計后果,連他們自己都為之震驚,卻不知緣由。
他們沒意識到,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最初學(xué)會的只是接納負面、滿足他人、一味忍受,從未學(xué)會正確拒絕。他們害怕拒絕后父母會崩潰,自己會成為孤兒。
最終,導(dǎo)致關(guān)系界限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