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托第三天,有奶奶送孩子進班,然后奶奶和生活老師說,昨天爸爸問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么?孩子不說,爸爸很生氣,就罰女兒站墻壁,父女兩個人鬧脾氣。
班里也有小朋友家長就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么這樣的事問孩子,孩子不說,媽媽就生氣,還以為是孩子上課不認真。當時我就此事也和媽媽進行了溝通。有的孩子很愿意和家人交流,會和家人說在幼兒園的事情,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是不愿意和家人說幼兒園的事情,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幼兒園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節(jié)課,是融合于一日生活中的,過度環(huán)節(jié)的律動、晨間談話、游戲后的分享、午餐前的安靜游戲、
點心后的繪本閱讀……
孩子如果能說出學了什么,需要很好的概括、刪選能力,一時半會真說不出今天學了什么,不像學校教育、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是那么分明。(如果去問小學生,他們也很難表述清楚的)
其次,被人詢問,而且是從上往下的詢問,孩子會不自覺產(chǎn)生叛逆的心理,和家長對抗,所以,不愿意說也是人之常情。
最后,作為成人,換位思考一下,回到家,如果爸爸媽媽問你一天工作都做了什么?你是會很開心的分享還是不自覺的抗拒呢?
況且如果說出不說就站墻壁的懲戒行為,更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如此弄得親子關系緊張得不償失。
所以,作為家長,想知道孩子在園情況,可以看看孩子會去的路上是不是開心、路上碰見同伴會不會和同伴熱情打招呼等。
有心的家長,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園所學的東西,比如孩子一邊搭積木,一邊有可能會哼唱某首歌曲,那或許就是孩子在幼兒園學過的,或者早上起來獨自在畫畫,內(nèi)容有可能是老師帶領孩子們畫過的、帶孩子出去玩,孩子說要排隊游戲,或許就是幼兒園老師和孩子講過,集體游戲需要輪流排隊、好朋友要友好相處、要互幫互助、玩具一起玩、好書大家分享等,很多時候,幼兒園老師更多的是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等等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我是小老師”的游戲,孩子在當小老師的過程中,會把老師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很好的模仿、展現(xiàn)出來,家長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園的情況了。
不要一味的詢問孩子在園學習情況,做家長的,帶孩子回到家,做好高質(zhì)量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