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知乎
孕期B超,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每次門診的時候,很多孕媽咪讓我詳細地跟她解釋一下B超單子上的結果,其實我也很想多叮囑幾句,但是事與愿違,病人太多,根本沒有時間一個一個解釋。今天素問想對產科B超進行一個大盤點,希望可以給準媽媽更多幫助。
B超全名B型超聲,又叫二維超聲,綽號2B(開個玩笑啦!)首先看安全——不少孕媽咪過分擔心B超會影響寶寶發(fā)育,事實上B超不同于CT、X射線,對寶寶沒有致畸作用,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檢查手段,也是婦產科最常用的檢查方法。要說產科B超,還是先從妊娠說起。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生長發(fā)育的過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始,但是我們計算懷孕天數是從末次月經第一天開始算起的,因為到底卵子精子具體哪一天約會的,太難估計了,除非你是在卵泡監(jiān)測下指導性生活的。
妊娠全過程為40周,就是我們說的十月懷胎,產科的一孕月是4周,跟平時的一個月30天有出入。當你第一次做B超,醫(yī)生都讓先查個血,等40天左右再做個B超,等不及硬要做的話,那結果就是—— B超報告上什么都沒有。這里告訴大家:在胚胎期前(孕5周前),超聲是不能顯示的。在孕6周時,B超才能清晰看到胎囊,并且看到胎芽和心牙,8周的時候才能看到卵黃囊。只有具備了胎囊、胎芽、心牙,醫(yī)生才敢準確地告訴你:是宮內懷孕,胚胎是好的!否則誰也不敢排除宮外孕的可能性。那你可能問我,做B超沒到時間,不敢確定是否懷孕,那查什么?查血��!早孕三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這三個激素, HCG一定要做翻倍實驗,就是今天來了明天還要再來一次,就是隔日數值要翻一倍,才能保證這個胚胎是好的;第二一般懷孕50幾天,孕酮在50個單位左右,如果太低,宮外孕可能性很大。隔幾日再查孕酮,如果數值不長反降,流產的可能性很大。不是靠黃體酮保胎就能萬事大吉的。如果有肚子疼,陰道流血要隨時來醫(yī)院,記住是隨時!就算是半夜,也要打車到醫(yī)院。言歸正傳,話題轉到B超上來。
臨床上把從媽咪懷孕到寶寶分娩整個過程分為三個時期:孕早期(1-12周)、孕中期(13-27周第六天)、孕晚期(28-40周)。孕媽咪在妊娠期至少應進行2-5次超聲檢查。在孕早期的時候,通過超聲檢查確定是否為宮內妊娠,排除宮外孕、葡萄胎等異常情況,幫助迷糊的孕媽咪們確定孕周。到了孕中晚期,B超的檢查重點多了起來,準媽媽的困惑也主要集中在這里,當年我弟媳婦每次做完產檢第一件事就是把B超結果QQ發(fā)我,一個一個問,生怕查出一個不正常的結果。這個時期的重點主要是胎位(包括胎方位和胎產式)、監(jiān)測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包括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肱骨)、了解胎兒各器官的構造及羊水、臍帶、胎盤。
下面我們一一來說早期妊娠是寶寶主要器官分化發(fā)育時期,這里給大家講講你兩個點:
1、怎么看是不是雙胞胎?孕6周可見妊娠囊(GS)內見到的豆芽樣光團,這就是胚芽,如果看到兩個胚芽,那么恭喜媽咪了,是雙胞胎。終于等到你,寶寶這時已經開始發(fā)芽了,孕6周末可見有節(jié)律的原始心管搏動。講了這么多,咱們來上圖:
2、怎么算孕周:在孕6-12周時,可以通過測量寶寶頭臀長(CRL)來估算妊娠齡大小,妊娠齡(周)=CRL(cm)+6.5,原來醫(yī)生們都是用這種方法來估算寶寶年齡滴~~講了這么多小素上一張圖,告訴孕媽們寶寶的頭臀長(CRL)如何測得:妊娠齡(周)=CRL(cm)+6.5孕20-24周,寶寶處于孕中期,這個時候媽媽們通常這時候都需要再去醫(yī)院進行三維檢查,系統(tǒng)觀察胎兒解剖結構,排除先天畸形,觀察的項目有頭顱、脊柱、心臟、肺、肝、腎、胃、腸、膀胱等,這個part涉及到非常多專業(yè)知識,小素就不細講了,帶孕媽們基本了解一下相關數據。
1、雙頂徑(BPD)
雙頂徑和寶寶的頭腦發(fā)育情況息息相關,在孕31周前每周增加3mm,孕31周到36周,平均每周增加1.5mm,在孕37周后每周增加1mm,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好,但這個是會有誤差的,我想起當年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帶教老師講的事情。當時他的妻子每天為肚子里的孩子淚流滿面,原因無他,就是雙頂徑低于正常。每周都要去南京鼓樓醫(yī)院找最好的醫(yī)生做B 超看看,雙頂徑有沒有長。結果孩子生出來跟我們帶教老師一樣,也是個大頭,怪不得當年師母如此擔心! 那如何看BPD 是不是正常范圍,這個有一張表格,準媽媽們可以一次為對照。
2、腹圍(AC):
腹部臟器較多,需要檢查的包括寶寶的肝、膽囊、胃、腸管、腎、膀胱。在寶寶腹部的最大橫切面測量寶寶腹圍(AC),腹圍是中晚期評估寶寶生長發(fā)育、估算體重、觀察有無宮內生長遲緩的最佳指標。腹圍測量應盡可能接近圓形。頭圍和腹圍都是用來監(jiān)測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在孕35周前,腹圍小于頭圍,35周左右,兩個差不多相同,35周后腹圍大于頭圍。腹圍常用于了解胎兒營養(yǎng)發(fā)育情況,如果小于正常值,孕媽咪要警惕有無胎兒生長緩慢。還有一個辦法,準媽媽可以拿手機里面的計算器跟我一起來算一下:B超單子里面有股骨長這一項結果,用股骨長除以腹圍,如果大于24%可能有生長緩慢,如果小于20%可能為巨大兒,要少吃一點嘍!(別急哈,接下來就介紹股骨長啦�。�
3、股骨(FL)
胎兒股骨,就是寶寶的大腿骨,是胎兒最易識別的長骨。測量股骨對估測胎齡發(fā)現短肢畸形有很大價值。在檢查寶寶四肢的時候,要注意有無足內外翻、缺肢、成骨不全,肢體短小等。臨床上通常測量股骨長(FL),通過股骨長等測量參數估計胎兒體重。FL/AC<20%可能為巨大兒。
4、肱骨(HL):
主要用于遺傳超聲的評估,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主要是肱骨短。如果有一次檢查肱骨低于正常值,要堅持B超監(jiān)測。在孕36周后,B超的檢查主要目的是明確羊水和胎盤的功能,以及胎兒有無臍帶繞頸,如果有羊水過少,胎盤鈣化,臍帶繞頸,需結合臨床考慮是否繼續(xù)妊娠。同時根據胎兒的頭徑、股骨徑的測量估算胎兒體重,明確胎兒胎位,來預測孕媽們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
5、羊水:
孕早期羊水主要來自母體的血清,孕18-20周則完全來自胎兒的尿液,羊水過多過少對胎兒來說都是壞事。如何評價羊水的多少呢?以母親的肚臍為中心劃一個十字,分出4個象限,分別測四個象限中最大深度,其4個值加起來之和叫羊水指數(AFI),AFI正常值為10-20厘米。若孕37周前AFI<8cm,或孕37周后<5cm,為羊水過少。孕37周前AFI>24cm,或孕37周后>20cm,為羊水過多。羊水過多孕婦易并發(fā)妊高征、早產、胎膜早破、胎位異常。破膜時易發(fā)生胎盤早剝與臍帶脫垂。分娩時易合并產后出血。羊水過少,寶寶活動受限,易發(fā)生胎位不正,肺發(fā)育不全,畸形,甚至肢體短缺。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高。羊水過少考慮腎、肺發(fā)育不良或尿路梗阻。羊水過多可以多吃一些利尿消腫的食物,如冬瓜皮、玉米須煮水,茯苓煮粥。少喝一些湯水,多吃冬瓜之類的利尿食物。還有在平時煲湯時放一點赤小豆或玉米須,把水排出去。羊水過少的人要平時多喝水。補水不足導致羊水少的話,可以多喝一些豆?jié){,豆?jié){里98%是水分,含有無機鹽、蛋白質、葡萄糖、酶、脂肪和雌激素等,孕婦早上喝豆?jié){最好不過。
6、臍帶
關于臍帶,準媽媽們最擔心臍帶繞頸,擔心寶寶的脖子被臍帶勒住。其實臍帶有補償性伸展,纏繞松弛對胎兒影響不大,但是纏繞過緊或者多全纏繞如U型(臍帶繞頸2圈)或W型(臍帶繞頸3圈),可能影響胎兒血供,造成胎心改變和圍產兒缺氧。所以準媽媽有臍帶繞頸的情況,一定要監(jiān)測臍帶繞頸情況,有的胎兒活動幾下,翻個跟頭,臍帶就解開了,有的胎兒臍帶繞頸甚至加重,所以準媽媽要注意。
7、胎位
寶寶pose擺得不好,那媽媽就只得把你剖出來了。如果胎寶寶在子宮里調皮搗蛋,翻個跟頭,胎頭朝上、瀟灑快活的時候,一壁之外的媽咪可操心啦!通常狀況下胎兒都是頭朝下,直到頭位出世,這就是正常分娩。如果胎兒的其他部位在最下面, 就稱為胎位不正。我們來看:常見的胎位不正有三種: 臀位、橫位和斜位。臀位:臀部無法充滿準媽媽的骨盆,容易導致胎膜早破,造成臍帶脫垂或分娩時的出頭困難。而且,當寶寶的臀部娩出后,頭部還滯留在產道時,容易發(fā)生缺氧現象,甚至死亡。橫位:寶寶無法正常分娩。橫位分娩時如未及時處理,會導致臍帶脫垂,胎死宮內,甚至有子宮破裂的危險。斜位:胎兒的肩部位朝向產道,發(fā)生率較少,但危險性并不小。胎位不正的最佳糾正時間是什么?怎么糾正胎位呢?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范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后,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后,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于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常用的胎位矯正方法。
(1)胸膝臥位:
1. 孕媽媽跪在床上,采取跪伏姿勢,兩手貼住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2. 胸與肩盡量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3. 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鐘,慢慢適應后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鐘,每日做兩至三次。Tip:這個動作只適用于孕30—34周的準媽媽調整胎位。在孕7個月前發(fā)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因為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余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征求醫(yī)生的意見,每次要先解小便、松解褲帶。
(2)艾灸至陰穴:
1.取平臥或取坐位,解松褲帶,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陰穴。2.每日艾炙1—2次,每次15分鐘。3.當出現胎動時,立即取胸膝臥位,有利轉胎。Tip:同樣,這個動作也只適用于孕30—34周周之前的準媽媽調整胎位。每次持續(xù)時間不可過長,做這個動作的頻率也不要過高。連續(xù)做l周,如果胎動增多不明顯,表示該法無效。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以免燒傷皮膚。
(3)外倒轉術:1.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2.把臀部推上去,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里。3.然后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維持頭位。Tip:這種治療必須由醫(yī)生來做,如果自己亂來,弄不好,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fā)生胎兒早剝。假如胎兒的臀、足已經伸入小骨盆,倒轉困難,或者在倒轉時胎心有變化,就不能勉強,那只好讓這“固執(zhí)”的孩子立著生了。特別提示:準媽媽在進行胎位糾正的同時,一定要切記以下幾點注意事項:a.校正胎位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擅自延長動作的時間和次數不但對調整胎位沒有好處,而且有可能會危害到胎兒和自己的健康。b.進行胎兒校正一段時間后,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c.妊娠超過34周的準媽媽要慎用校正胎位的方法。d.在進行胎位校正的動作時,一定要有家人或保姆在場,以便出現不適或意外時有人幫忙。e.準媽媽要保持舒暢的心情,胎位不正并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應該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等待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