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食文化淵源流長,但如何領略食文化的精髓,卻又是一門值得深究的課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講究,尤其對正在成長的孩子。許多家長面對豐富的食品反而感到無所適從,她們既擔心孩子因為吃少了導致營養(yǎng)不良,又擔心吃多了會營養(yǎng)過剩。因此,我們提倡幼兒飲食推 行平衡膳食、營養(yǎng)膳食。
幼兒食譜最重要是保證營養(yǎng)均衡。均衡的膳食需要包括五類營養(yǎng)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而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營養(yǎng)素,任何一種營養(yǎng)素也不可能具 備全部營養(yǎng)功能。因此家長在為幼兒準備每天膳食時,需注意合理搭配各種食物。而在為合理的膳食搭配應由糧食、蔬菜和水果、葷菜與豆制品、 油與糖四大類食物組成,它們供給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同時膳食結構也講求合理搭配,單吃牛奶、魚肉、雞蛋營養(yǎng)雖好,但容易便秘;單吃蔬菜瓜果,既易饑餓,又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而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胃口不像成人,未必能每一頓都吃那么多種類的食物。此時,家長也可以適當在三餐之外適當加餐,像一些水果,小蛋糕或者營養(yǎng)補充奶等一些有營養(yǎng)的食品,從而豐富幼兒的營養(yǎng)結構。但要注意量和時間,不能因此影響正餐時的胃口。
另一方面3—6歲的幼兒已經比較有主見,因此安排飲食時,不僅要確保其每日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要量,還要考慮其心理特點、飲食習慣。處于此年齡階段的幼兒好奇心和模仿力都特別強,膳食心理不僅很容易受父母對食物好惡態(tài)度的影響,也易受食物色、香、味、形和量的影響。家長了解孩子的膳食心理,對食物恰當調配烹飪,維持健康的膳食環(huán)境也十分有助于幼兒的膳食均衡。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孩子特別喜歡吃蛋羹、肉丸、包點、餃子、餡餅、火腿腸、春卷等食物,味道鮮美、色彩 分明、圖形刀法規(guī)則、煮爛溫和的食品最容易得到這個年齡孩子的喜愛。5~7歲的孩子隨年齡增長越來越喜歡吃形式多樣的飯菜,能逐漸適應干稀搭配,他們喜愛 色香味形俱全的飯菜,比較愛吃帶餡的食品,但不喜歡太長的菜葉、滑溜溜的紫菜、糊狀的豬肝和顏色太深的湯水。建議家長做菜時,將孩子不愛吃但營養(yǎng)豐富的豬 肝、胡蘿卜制成餡,做成餃子或包點,還可以將豆制品鹵成五香豆腐干等不同品種的食物,讓孩子當早餐或點心吃,這樣可使孩子更樂于接受食物,全面增加營養(yǎng)素的攝入。此外,家長絕對不能用壓制強硬的辦法強迫孩子進食,而應該引導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健康飲食習慣。
飲食是文化,更是一門學問,只要以科學態(tài)度注意喂養(yǎng)技巧,掌握好進食的質和量,就能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保障孩 子健康成長。讓我們的孩子吃好,生活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