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孩比例已占新生兒的近三成
專家提醒:想生二胎,頭胎時就別以孩子為中心
記者 謝謹憶 通訊員 徐康 王雪飛
本報訊 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現(xiàn)在的二孩家庭越來越多了。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家里還有一個弟弟或妹妹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繼去年1月份,我省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后,上個月,我省又發(fā)布《浙江省特殊情況再生育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根據(jù)這個意見稿,我省的再生育政策將作出調整:像再婚夫妻再婚前,雙方生育子女合計不超過兩個的,可以再生一個小孩;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再婚夫妻,再婚前獨生子女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已生育一個子女,再婚后可以再生育兩個小孩。
隨著這些政策的出臺,有兩個或三個小孩的家庭將越來越多。但隨之帶來的老大、老二、老三之間的“爭寵”也將越來越常態(tài)。有的家庭里,老大對弟弟妹妹,或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的排斥感很強,這也讓有的家庭重新考慮再生育的問題。
去年杭州出生了8000個單獨二胎小孩
二孩比例占新生兒近三成
去年1月份,我省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根據(jù)杭州市相關部門的統(tǒng)計,2014年,杭州市共出生了8000個單獨二胎小孩。如果再加上雙獨二孩,二孩的比例已經占到了新生兒的近三成。
像去年1-6月份,杭州一孩出生24595人,二孩出生9177人,二孩的比例占新生兒的27.17%。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yī)院,二孩人數(shù)已經占新生兒的三四成。
另一個數(shù)據(jù)是,來自離異再婚家庭的孩子,比例也越來越高。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玲前幾天到教育局開會,會上很多班主任說,來自離異再婚家庭的孩子,在班上的比例已經占到了10%-20%,他們最擔心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父親再婚生了妹妹后
姐姐有時會有“想往妹妹身上捅兩刀”的沖動
前幾天,有位讀者打電話給快報健康熱線85051456,說他家是再婚家庭。再婚前,雙方已經各生有一個小孩,現(xiàn)在一個在讀小學,一個在讀幼兒園。根據(jù)這次公布的《浙江省特殊情況再生育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他們家可以再生一個小孩,這讓他們夫妻很高興。但孩子的反應,讓他們變得猶豫起來:一個說隨你們便,另一個態(tài)度很明確:不要!
這個問題還真把我們難住了,于是我們去請教了一些兒童心理學方面的醫(yī)生。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理咨詢科副主任醫(yī)師、博士宋海東說,他在做心理咨詢門診時,也碰到過因再婚,姐姐內心排斥新出生妹妹的情況。
“那天是父親帶著大女兒來的,這個大女兒已經讀高中了。7年前,在她讀小學時,父親再婚,很快生了一個妹妹。雖然繼母對她的生活照顧得很周到,但她總覺得是繼母介入了她的家庭,搶走了她的父親,是第三者。等到妹妹出生后,這個大女兒覺得自己在新家已經完全是多余的人了。她說,有時候在家里拿到剪刀、水果刀什么的,會忽然有種沖動,想往妹妹身上捅兩刀。她自己也覺得很恐怖,怎么會這樣。雖然從來沒做過,但怕有一天真的會這么做,所以后來就跟她父親說了。這個大女兒還說,其實妹妹長得很可愛,性格也不錯,她也蠻喜歡妹妹的,好像沒有恨妹妹的理由,但就是會抑制不住地產生這種沖動。”
再婚后,不要急著生二胎
給老大一個適應過程
宋海東博士說,來咨詢那天,那位父親非常無奈,說自己內心一直很疼愛大女兒的,只是小女兒出生后,自己可能在行為上關注小女兒多了點。至于現(xiàn)在的妻子,對大女兒基本的義務還是做到的,不過更關心自己的親生女兒,那是有的。
宋博士說,這是典型的還沒有處理好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就貿然生二胎導致的問題。大女兒把對父親、對繼母,或者說,對新家的不滿,轉嫁到了妹妹身上。
再婚家庭生二胎,如何讓大小孩接納,基本原則和普通家庭是一致的,就是讓他們覺得有個弟弟妹妹會更好。但他們更多了一層心理關要過,他們首先需要適應新家庭已有的成員,后爸、后媽,以及對方帶過來的孩子。
“離異再婚家庭的孩子,心理上一般會比較敏感,如果再婚夫婦一結婚就馬上生二胎,那么大小孩的排斥心理可能會更強,更覺得自己是要被忽略被拋棄的了。所以我建議,再婚夫婦如果沒有特別著急的理由的話,可以過一段時間,等大小孩適應了新家庭生活后,再考慮生二胎的事。”宋博士說。
怎么讓小孩盡快適應新家庭?
宋博士說,首先,繼父繼母要多和對方的子女接觸,多相處多交流,多陪孩子參加他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逐漸接納自己。但是相處的時候,新家長也沒必要刻意對對方小孩特別好,刻意的好意反而會讓孩子時刻覺得自己是被區(qū)別對待的,不是自己人。不著痕跡地多給一些關心關懷就好。
如果再婚夫婦各帶一個子女組成新家庭,那么除了適應新爸媽外,尤其重要的是要先處理好兩個孩子之間的相處,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多了一個兄弟姐妹,是比別的孩子更幸福的一件事。父母可以有意多創(chuàng)造兩個孩子相處的機會,比如可以讓他們睡一個房間或緊鄰的房間;坐在一起吃飯;讓一個孩子送另一個孩子親手做的禮物;經常一家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
主要是父母平時太以孩子為中心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主任醫(yī)師朱長江說,其實老大排不排斥父母再生育,跟父母再不再婚關系不是很大,現(xiàn)在再婚的家庭很普遍,許多再婚家庭,與雙方的孩子處理得都很融洽。不是再婚的家庭,老大排斥父母再生育的情況也不少。關鍵還是平時或者說是再婚前,對孩子教育的差異。可以這么說,問題是出在了大人身上。
都市快報《好奇實驗室》欄目,曾在杭州一家幼兒園做過一個關于二胎的小調查。大班92個孩子中,24人不愿意父母生二胎,占26%;中班90個孩子,33人不愿父母再生,占37%;小班75個孩子,25個不愿意,占33%。
為什么在一部分小朋友眼里,多一個弟弟妹妹,是一件很嚴重的,甚至要以死抗爭的事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邵潔主任醫(yī)師說,出現(xiàn)這種問題,主要是父母在早期養(yǎng)育過程中,太以孩子為中心了。百依百順,造就了孩子自私、以我為中心的性格。性格一旦成型,當然不會允許任何人來分享她自認為只屬于她的東西。
邵潔主任說,嬰兒6個月起就能看得懂大人的表情,已能將父母對自己行為的反饋及表情作為自己行為的參照物;1周歲后,自豪、難為情這些情緒感覺慢慢形成。所以對寶寶的行為約束從6個月就要開始。大人要懂得對孩子說“不”,而且說“不”時,表情也必須跟上,要擺臉色,不能笑嘻嘻地說著玩兒,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2-3歲后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最重要的時候,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行為約束的重要性,千萬不能全家人以他為中心。比如吃飯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保姆眼睛全盯在孩子身上,吃一口飯便全家拍手,讓孩子從小形成自己是全家中心的自我意識。
“孩子應該在自由和約束的平衡環(huán)境中成長,既要鼓勵孩子獨立地發(fā)展,也要讓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這樣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對家庭新成員的到來,也能坦然接受。”邵主任說。
要讓老大意識到多一個弟妹的好處
宋海東博士說,如何讓老大接納弟弟妹妹,還是有一些技巧的。
小孩子天生有著對母體的依戀,很小就有排斥其他小孩的意識。比如一個母親有兩個寶寶,她下班回家如果只抱了其中一個,那么另一個一定會有反應,嫉妒或哭鬧。所以有二孩的家庭,父母平時在語言行動中要潛移默化地讓老大覺得,多一個弟弟妹妹對他是很有好處的事情。
如果父母有兄弟姐妹的,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叔伯阿姨的交流示范,讓他知道,如果有兄弟姐妹,遇到事情了就可以有商有量,互相幫助。
如果爸媽是“雙獨”,可以把自己當作反面教材。多讓孩子體會父母沒有兄弟姐妹的不便之處,讓他感受父母輩“獨生”的冷清和祖父母輩一大家子人的熱鬧。
玩游戲時,也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多體會:沒有玩伴是多么糟糕的事兒,有個弟弟妹妹就可以一起繼續(xù)玩游戲了。
邵潔主任也說,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暗示非常重要。比如家長想生二胎,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媽媽再生一個寶寶,以后你當哥哥(姐姐),可以和他一起玩。還可以教他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迎接他的到來好不好?”絕對不能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多找機會夸贊老大
因為小朋友天生的排他性,弟弟妹妹生下來后,如何讓哥哥姐姐與之和睦相處,也是個大問題。通常來說,小毛頭總是會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我們經常會看到爺爺奶奶親戚朋友全都圍在小毛頭身邊的場景,也經常會聽到“哎呀,小寶貝好可愛,好漂亮啊”之類的贊語,這個時候如果大小孩也在場,就會感到失落。
外人可能不會太注意,但做父母的,這時候就要想方設法突出大小孩。比如可以這么說,“小寶寶可愛,他哥哥小時候還要可愛呢”“小寶寶的眼睛這么大,跟他哥哥小時候一模一樣”“他哥哥小時候才乖呢,晚上從來不哭的”。
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大小孩對小小孩有一些親密舉動,哪怕只表現(xiàn)出了一點點善意,也要不失時機地表揚大孩子:“哎呀,你這個姐姐對妹妹真好呀!做得真棒!”適當夸張也沒有關系,不用怕表揚過頭。同時也可以給大小孩一些獎勵,強化引導作用。
相反,如果大小孩有排斥小小孩的行為,父母則要盡量忽略,不要去指責或者制止他這種行為。因為你越是指責他,可能越是強化了他的排斥行為,他會覺得,“就是因為弟妹的出生才使我被爸媽責備”,所以要盡量淡化他這種意識。
做父母的絕對不能用弟弟妹妹的優(yōu)點去比較哥哥姐姐的不足之處,相反的,要經常表揚大小孩的長處優(yōu)點。兩小孩若產生無關痛癢的矛盾或小打鬧,不能因為弟弟妹妹小,而去批評懲罰哥哥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