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更新于2021-02-28 23:23:59
4353
閱讀
12
回復
1
收藏
一位清華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真正差異

北京的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后和其他地方的學生相比,有沒有水平上的差異?

一篇前兩年前發(fā)表在知乎上的文章對這個問題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回答,前段時間此文又火了起來。文章的作者畢業(yè)于清華,來自陜西。不少圈內的朋友讀完這篇文章,都說寫得比較真實,部分觀點可能存有爭議,但值得一讀,且令人深思。

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招辦老師讀完這篇文章和京教君分享了這樣的“讀后感”:

“這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教育的問題是什么?應該是成長的自覺需要和人格的完善。但現(xiàn)在的教育異化為一種淘汰和篩選的工具,大學的層次、上什么樣的專業(yè)成了社會分層的最重要依據(jù),讓教育承載了過于沉重的負擔,而偏離了本質。我始終覺得,我們的社會和家長重視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出于被淘汰的恐慌。因此,重視程度高、投入大、資源多的地區(qū)和家長在競爭中勝出是必然的。”

“京城教育圈”再次分享這篇文章,期待引發(fā)更多見仁見智的對話和爭鳴。

一位清華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真正差異
我想我有必要開宗明義地講一下,我只是陳述我這些年的見聞。我老家在農村,初中就讀于一家小縣城中學,高中來到省會城市,大學考到北京,大學期間還輔導過學生,我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各個發(fā)展程度不同的地區(qū)在教育資源上的差異。

至于社會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討論范圍之內。所以如果你覺得我描述的現(xiàn)象不公平,那也請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說的不公平遭遇的實際經歷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還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聲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贊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維護這個制度,謝謝。

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學生,特指就讀于清華北大的北京學生。

作為一個外地考生,我曾經一廂情愿地以為,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多,所以北京學生比起我們一定弱爆了,你們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來陜西我分分鐘考死你啊。呵呵,老子來清華了,你們就等著給我們墊底吧。

結果實際上,北京學生的表現(xiàn)整體上是比較優(yōu)秀的,而且實際上名牌大學里比較容易墊底的是小縣城學霸……
一位清華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真正差異
小縣城教育條件落后,學霸為了考入名牌大學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要多于京滬大城市學生,興趣愛好、視野就遜色了。

別的答案、評論里有不少人質疑才藝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認為我說大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展自己的才藝,所以素質更高更應該被錄取。才藝最重要的價值不是拿來比較考核,才藝最大的作用是豐富學生生活,讓人快樂起來。

我說小縣城學霸容易缺少發(fā)展個人才藝的機會,不是說他們素質低人一等,而是他們太容易把考第一當作自己唯一的愛好了,但是當他們到了強手如林的名牌大學,第一名離他們遠去之后,太難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了。

評論區(qū)里有種觀點很有趣,意思是說“從落后地區(qū)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天賦上自有其過人之處,所以……”。這句話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來的實際觀察,對來自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qū)考入名校的學生而言,這種想法帶來的負面作用遠大于正面作用。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學時代神話將會延續(xù),而是從獨立完成每一次作業(yè)、跟上每一堂課開始做起。

而他們的普通,并不是徹底的泯然眾人,而是在優(yōu)秀環(huán)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確有許多人沒有完成從“英雄”到“凡人”的心態(tài)轉變而墮落。但只要堅持下來的人,最終取得的成就還是不錯的,但是在他們所比較的環(huán)境來看,他們取得的成績依然是“普通”的。

而北京學生的優(yōu)勢在哪里?

視野、才藝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我就不說了,只說學業(yè)。

北京在基礎教育上的優(yōu)勢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時候難以想象的。

我曾經在北京一家教學機構長期輔導高中生參加物理競賽,也帶過多年的家教,北京優(yōu)秀的中學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發(fā)現(xiàn),盡管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額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卻很少有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經驗來講,盡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遠高于外省,但是對于很多土生土長的老北京而言,清北還是那樣遙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講,清華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額,多數(shù)被那些早些年通過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認識的北京同學,大多數(shù)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職于北京的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yè)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學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繼續(xù)發(fā)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學生家長這個群體相比外地學生家長這個群體,在教育程度上的優(yōu)勢是不斷擴大的。

清華北大純理科專業(yè)的學生,有不少因為就業(yè)的壓力選擇當中學老師。

我當年在做物理競賽的時候,老師把很多題目講的繞,而我吃透這些題目后就非常簡潔直白的做了出來。我在給我的學生講的時候,學生就會覺得這題目原來這么簡單直接。

其他的答案、評論里反復提到一個事實,就是北京高考題難度比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訓練的題目,難度絕對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較高的老師往往把難的東西講解的很簡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為自己學的東西很簡單。

學習好的學生不是刻意教出來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來的。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父母、老師熏陶出成績好的學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學習最頂尖的學生是非常強的。而且近年來的趨勢是北京最優(yōu)秀的學生選擇直接出國,而不是上清華北大。

最后,我對那些即將進入清華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別是小縣城的考生說:你們的確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們多出來的努力并沒有用在學習新知識上,只是重復性的訓練以求少犯錯誤而已,而你們將來的北京同學,有不少已經在大學的課程上走了很遠很遠了。
一位清華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學生和外省學生的真正差異
我再補充三點:

1、我只是在陳述事實,我并沒有表達”北京人考清華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這樣的觀點。

2 、我掃了一眼評論,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熱衷于用開國領導人舉例。的確,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開國領導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沒上過名校,但是考慮到當時中國識字率之低,文盲數(shù)量之龐大,戰(zhàn)亂、饑荒之頻繁,而他們能在學校念書,并且在念書的時候能夠接觸到各種政治思想,這說明:在大學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從他們所處的時代來看,他們的起跑線真的領先絕大多數(shù)人太多了。

同理,那些認為科舉給了寒門弟子機會造就了社會公平的人都沒有認識到,古代農耕社會下,能讀書接受教育參加科舉的人,普遍來自士紳階層,他們的家庭條件比絕大多數(shù)人優(yōu)越太多了。所謂的寒門弟子,也是和皇親國戚相比的。把科舉理解為現(xiàn)在交百十塊錢就能參加的高考,實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的區(qū)別了。

3、中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的確有一段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但是這段黃金年代即將成為歷史,落后地區(qū)和大城市在基礎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斷拉大的。

我的父親當年在陜西的一個農村讀書,而他的高中數(shù)學老師,是西北大學數(shù)學系的教授。

我父親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嶄露頭角。

而我父親這代人在考學的時候,城鄉(xiāng)二元制是很森嚴的,農民是農民,干部是干部,許多來自農村的優(yōu)秀的孩子,因為急于擺脫農民身份,加之信息閉塞,報考的志愿往往嚴重低于他們的水平。很多本來學習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誤打誤撞成了小縣城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憑借扎實的功底,創(chuàng)造了落后地區(qū)基礎教育的第二波奇跡。我清楚地記得,我初中的時候一個中年化學老師,做初中數(shù)學競賽題,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輕的數(shù)學老師都要熟練。

但是這第二波奇跡,也在逐漸離我們遠去。因為小縣城出現(xiàn)這樣優(yōu)秀的老師會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學挖走,而且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紀。

以陜西為例,曾經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各個城市、縣城是比較平均的。但是這些年,清華北大在陜西的招生名額日趨被幾所超級中學壟斷,而周邊的小縣城,年級第一能考個西安交大就謝天謝地了。

而那個小縣城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是以無數(shù)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層從事基礎教育為代價換來的。

而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恐怕再也不會發(fā)生了,所以奇跡之后,再無奇跡。

關于本文觀點
您怎么看?
歡迎留言分享

作者 | 白如冰
來源:京城教育圈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2)
超級版主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0 17:30:52

后天的努力很重要
V14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1 13:05:37

感謝分享
V14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1 14:04:39

想要雞娃得趁早,大人孩子痛苦少
V15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1 17:29:39
1#

感謝分享
V15 發(fā)表于2021-02-21 19:29:01
2#

真的大
V16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2 07:16:09
3#

區(qū)別太大,高考分數(shù)線就能看出來
V7 發(fā)表于2021-02-22 09:04:29
4#

感謝分享
貴賓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2 09:23:44
5#

不看19樓,真不知道杭州教育發(fā)生什么事!
V15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2 17:09:20
6#

一代肯定要比一代強,北京能人太多了
V15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8 11:27:22
7#

眼界決定高度得不停的學習,加油
貴賓 發(fā)表于2021-02-28 16:27:35
8#

北京學生機會多
V14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8 23:23:57
9#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