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1-08-23 09:52:02
17964
閱讀
1
回復
教材
2020學年七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99頁:
 
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注釋
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語出《論語泰伯》。意思是,(士)肩負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遙遠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遙遠嗎?
淺析
    一、對引用存疑。
教材如此呈現(xiàn),會使師生以為這就是曾子原話。因為這樣的標點,是完整話語直接引述的標配。實際上,這不是曾子原來的完整的話語——教材對它有較大的刪削——教材提供的是錯誤的信息。
且看曾子原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可見,曾子原話是三個句子(六個分句);而教材只是一個句子(三個分句)。其中,原話第一句刪半,第二句全刪,僅第三句保留(即教材的最后兩個分句)。
原話第一個句子,前分句為果,后分句為因。果被刪,因就失去目標;原話第二個句子全刪,缺失對任重的闡述:整個句子的意思斷層。師生,特別是學生,會以為李鬼就是李逵。
 
二、對注釋存疑。
教材注釋“任重”為“肩負沉重的使命”。這有違原話語意:“任重”是主謂短語,而“肩負”“使命”則為動賓短語。對古文的注釋,忠實于原文為首。因為關鍵是把古代漢語所述之“人、事、景、物、意、理”變成現(xiàn)代漢語所述之“人、事、景、物、意、理”,而非另起爐灶。原文“道遠”也是主謂短語,而“要跋涉”“路途則為動賓短語,如此注釋也是背離了原文之“意”(語意)。
且看注釋之范:
 
1.《辭海》——【任重道遠】亦作“道遠任重”。負擔重,路程遠。比喻責任既重大,又需長期艱苦奮斗。(首書證為教材曾子話語,略,下同)
2.《辭源》——【任重道遠】負擔重而路途長。也作“道遠任重”。
3.《漢語大詞典》——【任重道遠】謂負擔沉重,路途遙遠。后用以比喻擔負的責任既重大又要經(jīng)過長久的努力。亦作“任重道悠”。
4.《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又長。比喻責任重大,需要長期艱苦奮斗。
5.《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任重道遠】擔子沉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斗。
6.《新華詞典》——【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奮斗。
 
上述辭書,無一不以主謂短語的結構注釋“任重”、“道遠”的——無一以動賓短語的結構釋之。教材之釋全異于一眾辭書,不值得反思并修改嗎?
另外,教材注釋體例不一:肩負之“使命”,是用喻義說事,而要跋涉之“路途”,是用本義說事。兩者應一須一。且若說喻義,則須先呈本義,這是常識。
如題。
筆者于2018、2019學年提出上述質(zhì)疑。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
V17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8-23 07:46:48

好的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