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也有一部非;鸨碾娨晞〗小短炜罩恰罚v述的是一群中產階級想通過各種手段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學的故事,其火爆程度和《小舍得》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劇中有多處場景就體現了韓國校外培訓機構的繁榮程度。各種資料查詢顯示韓國的校外培訓行業(yè)發(fā)展,有看頭更有嚼頭!
韓國的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歷史非常曲折,大致可以分為發(fā)展、取締、恢復三個階段,下面分別來說一說。
1、發(fā)展階段
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韓國全力發(fā)展經濟,到70年代的時候,經濟增長率連續(xù)7年超過10%。經濟的騰飛帶來的是對人才的渴求,只要畢業(yè)于名牌大學,就意味著高薪水、好工作?擅拼髮W就那么幾所,為了上名校,全國上下家長普遍重視教育,家長們花重金聘請老師做家教,或者送各種輔導班,與我們今天如出一轍。大家普遍重視教育,那么教育內卷就是必然結果,孩子們辛苦,家長承受著很大的經濟負擔同時,教育機構卻賺得盆滿缽滿。
2、取締階段
在校外輔導班如日中天時,韓國政府逐漸發(fā)現這種“補習班競賽”給家庭造成巨大的教育壓力,不僅使青少年在高壓力下成長扭曲,更讓韓國年輕人因懼怕教育高成本而放棄剩余或者少生育,最終造成少子化現象嚴重,可能將國家推向衰退的軌道。1980年,韓國政府頒布了《規(guī)范教育和消除課外補習過熱的措施》,成立了30多個專項稽查隊,負責打壓并取締校外培訓機構,給出的理由是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阻礙了教育公平。到2000年這20年間,屬于韓國教培機構被打壓取締的階段。
3、恢復階段
但這一政策反而催生了專門針對權貴家庭的秘密上門補習服務:"別墅補習" 這種只能禁止平民課外補習的“定向禁止課外補習政策”反而使韓國權貴子女可以安心在家接受補習,以更小的競爭壓力,更大的升學概率考入名校維持高階級,導致那些年考入韓國名校的學生中大部分來自富裕家庭。而被禁止參加補習班的中下層子女則更多成為大學入學考試的犧牲品,嚴重影響中下層韓國家庭的教育公平。由于民眾反對,韓國政府又轉變思路于1995年提出“5.31教育改革”,組織公立學校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課外輔導。 2000年5月,韓國憲法法院裁定禁止補習違憲,理由是“過度侵犯了兒童的受教育權、表達性格的權利和選擇職業(yè)的自由等基本權利,最終又使韓國回到課外補習班的狂潮中。此后韓國政府諸如2007年韓國教育科技部發(fā)布打擊深夜補習,高價補習等的一系列政策均基本失效,“課外補習班競賽”依舊是今天韓國青少年及家庭逃不掉的“賽跑”。
雖然韓國對這種現狀無能為力,但是中國在政策執(zhí)行力和落地能力是任何國家不能比擬的,也會通過三年時間為學生教育減負不斷調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