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高度自律的家庭一個孩子馬上要上初二的家長愁眉不展地說,暑假已經(jīng)過去大半了,沒見孩子學多少習,她磨破了嘴皮子,吼了不知道多少次,作用不是很大,她都急死了,卻感覺孩子一點兒都不著急。
我把家長的這些困惑說給一個當大學老師的師姐,我知道她家有個要上高一的學霸兒子,問有什么經(jīng)驗?
她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內,“哪有什么經(jīng)驗啊,孩子的學習我和他爹除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管了管,以后再也沒管過。”
氣人不氣人?不過,我知道她說的是實話,去過幾次她家的人,不用她說,自己大概也能找到答案。
她家兩室一廳的房子,走進去的給人的感覺是——書太多了。
她和老公都是高校老師,平時最喜歡的也是看書,家里的書不知不覺就變成這么多了。
孩子小時候,每天晚飯后,帶著兒子去散個步,然后回到家,一人一本書,誰也不打擾誰,他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兒子上學后,兒子自己在臥室做作業(yè),她拿一本書在客廳,老公拿一本書在臥室。
她也有過當家長的焦慮,想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孩子只在一年級的時候讓她輔導了一學期,然后告訴她,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她就光榮下崗了。
在她們家,不教就是最好的教,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父母什么樣,孩子就會朝著什么樣學。
4
父母對孩子信任和放手的家庭對孩子充分信任,父母舍得對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機會自己做主,才能體會到自我管理的樂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內在動力。
有個朋友,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在家里裝上了攝像頭,只要她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孩子在家里的一舉一動,發(fā)現(xiàn)孩子偷懶,她就會在手機這頭吼上一嗓子,孩子又乖乖地坐回書桌前。
剛開始,她洋洋得意,覺得終于找到了一個大神器,可以24小時無死角地督促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她看不到的時候偷懶。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把她留下談了話。
老師說,她家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自覺性很差,上課經(jīng)常走神,需要老師多次提醒,一個班那么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只盯著一個孩子。
她很生氣,孩子怎么會這樣,她可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在家一刻都不敢放松,孩子在她眼皮子底下還是很聽話的。
后來,一個同學家長提醒了她:你是不是管孩子管太嚴了,他什么事都要聽你的,自己從來做不了主?
那天晚上,為了孩子的問題,她跟老公談到半夜,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撤銷家里的攝像頭,給孩子自主權。
那段日子很難熬,她怕自己一放手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更是自由散漫了,她努力地忍,忍著不催孩子,忍著不盯孩子寫作業(yè),忍著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
一個月下來,她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變得更差,反而有了一定的積極性,玩到一定的時間,不用自己催,自己會去寫作業(yè)。作業(yè)不用自己反復檢查修改,也沒有多少錯誤。
那一刻,她覺得輕松了很多。
5
父母制定規(guī)則并遵守的家庭孩子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不好管教。
曾經(jīng),女兒沉迷于看動畫片。我知道這樣對她的視力和身心都有不好的影響,于是就想限制她。
我和她定下了一個規(guī)矩:她每天可以看兩集動畫片,大約40分鐘,看完之后,她就不能看了。后來,忙于各種雜事,對她看動畫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她又開始無節(jié)制地看。
最后反思,不是孩子不能堅持,是我沒有堅持下來。
制定規(guī)則之后,父母堅持按照規(guī)則來做,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習慣了,慢慢的,他覺得每天這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就成了性格。
開頭提到的那個回家練鋼琴的小女孩,我猜,她肯定是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那個點練鋼琴,在父母規(guī)定可以玩的時間盡情玩,到了練琴的時間就乖乖回家練琴。
任何事情,形成了習慣,就不再需要別人一再的提醒,而內化為自覺。由被動變主動,這才是自律的不竭動力。
6
養(yǎng)育一個自律的孩子,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克服。
而孩子一旦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以前困擾自己和孩子的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不吼不見效的陪寫作業(yè)、搖搖欲墜的親子感情、被占用的大把的時間……
不要怕麻煩,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財富,對父母來說,也是多的解脫。
文章首發(fā)于家教幫(ID:jiajiaobang360)。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