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2-06-07 16:00:45
7704
閱讀
10
回復
5
收藏
 
2011年的中考塵埃落定,像往常一樣,暑假里,一家三口就去旅游,沉浸于呼倫貝爾草原的寬廣、大興安嶺森林的深邃。旅游、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之中,一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于旅游給孩子的意義,見早前我發(fā)的《因為愛著你的愛》一文。
 
關于實驗班:
 
回來后,女兒去看了中學的老師,回來和我們說,想?yún)⒓有赂咧袑嶒灠嗟倪x拔考試,之前她并沒提過,我倒認為實驗班可考可不考,我并不希望女兒成長于一個天天忙于學習競爭之中的青春,當然,這一切由著她自己的愿望決定,于是,她去考了,沒進,在日常晚飯之后諸多次散步之中,我們父女探討了這個“實驗班”的問題。很多時候,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以及學習之中,遇見了所謂的“挫折”,我只會在茶余飯后,閑聊之中和她進行探討,且大部分時間視她心情與當時的氛圍,從不是一本正經(jīng)地坐下了“談話”。
 
進了初中之后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尊重、引導,而不是寬泛的“教導”,我們經(jīng)常說的和朋友一樣的探討,就是如此,家長要懂得傾聽、懂得述說、懂得理解、懂得寬容。
 
進入高中如何看待學校的分班:
 
轉眼就是高中新生活的開始,不同的校園、不一樣的同學,還有陌生的老師,學校開學之前,召開的新生家長會,說實話,一般情況下,女兒學校我很少去,家長會一次都沒參加過,在她初中三年里,我只是不聲不響地去旁聽一次公開課,我也和女兒說過,真的沒時間,基本是她媽媽去的,而這次的新生家長大會,我去參加的。
 
這次家長會上,校長給全體家長一一介紹12個班級的班主任。實驗班就不說了,某班班主任是什么什么科目的競賽隊帶隊老師、某班班主任是年級教學組組長,而有三、四個班的班主任,校長只是說是教什么學科的老師、且蠻年輕的。我注意到了在介紹這幾個班主任的時候,身邊就有不少家長紛紛打電話,大意均是“孩子沒有進好的班、找人想想辦法進什么什么班”的說法云云,參加了這次家長會后,我注意了一下19樓的有關發(fā)言,很多家長有說到這次家長會的,也是質疑、不快、黑暗論居多,為什么?因為都是孩子沒有分到了“名家老師”的班級,而孩子“分到好的班”,其家長是不會在論壇發(fā)言的,而分到不順心的“不好的班”,孩子的家長就會說說對此的質疑、心中的不解,這好像也是19樓的常態(tài)。
 
又一次“被老婆說中了”,沒有去托關系,女兒也分在了一個“沒什么頭銜”的老師任班主任的班里,而女兒的一個初中“死黨”,聽她母親說去托了關系,果然進了某“大拿”任班主任的某班級。當然,又一次的,我說了老婆幾句:某某(女兒的死黨)進那個班,為什么就是一定托了關系的呢?本身就不能自然地分在那個班嗎?女兒的班級憑什么又說班主任不能勝任呢?
 
又一次地,事實的結果印證了我的話,女兒在這個班的班主任帶領下,非常不錯,女兒很喜歡這個老師,老師也很喜歡她。插句題外話:可能又會有網(wǎng)友說我“心機很重、轉換方法拍老師馬屁,就如我曾經(jīng)說起女兒在初三得到市三好學生的時候所說的贊譽學校的話,被某些人說成有意識地為學校歌功頌德”,之前的所有結論好像并非如此,在這里、抱歉,可能又一次讓您失望了,女兒高二分班了,不在那個老師任班主任的班級了,只是我告訴過女兒,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那些曾經(jīng)教育過你的老師,女兒也一直在默默地感恩的,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去看她小學老師、初中的老師,去也從不帶什么實物做禮物,只帶著學習的結果、還有幫以前的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批批作業(yè)、打掃打掃辦公室衛(wèi)生。
 
在分班的這件事上,我的一些認為是:女兒實驗班沒考上,雖說當時有些失誤,只顧著旅游,沒準備,但也確實說明這所高中的學生高手如林,之前在初中的年級靠前排名,在高中已遠遠不在其中。因此,到一個強手不多的班級,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一則,學習的壓力不會太大,試想在一個高手、高手、還有高高手的班級,對她的學習自然而然地會有很大的壓力。二則,在這樣的班級里,經(jīng)過努力,更加容易能夠很快地提升學習空間,樹立學習信心。
 
一年之后的事實也說明我的推測還算正確,女兒通過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對女兒從小到大的一些學習方法,我準備另起一文專門述說),進入高中到現(xiàn)在,在做作業(yè)從沒超過晚上10點半的情況下,每次的考試成績基本在班里保持前幾位,在年級里,基本保持在前50之內。
 
關于高一結束后的文理分班:
 
2012年的夏末、高二,女兒選擇了理科班,而她以前的班被確定為文科班,這就意味著她去另一個班級。對文理分班,我的看法還是依照她的意愿,喜歡哪科、就去哪科,該干嘛、干嘛!無所謂。
 
當然,如果在一些家長之中,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從事的是“文”的多的話,在孩子的文理平衡狀況下,還是鼓勵學“文”,而家長之中有從事“理”的,如技術性工作、醫(yī)生什么的,那還是從“理”,因為家長對孩子真的還有很大的影響。對絕大部分家庭,無所謂,只要孩子喜歡,學的進、學的好,都是一樣。
 
在高二之后,她還遇見一些人生的選擇,如學校推薦的某項目是去還是放棄、考試年級排名前列該如何再行調整學習等等,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由于是剛剛開始,不知道選擇的結論是正還是反,為此,暫時擱置。
 
有關于孩子是否住校的考量:絕對贊同“天行黑馬”《不可回避的中考、、、、、、》一文中,對住校的看法,到了高中之后,孩子確實離家遠的,住校,離家近的,還是在家里能夠對學習有更大的幫助。某些程度上,這些幫助是住校無可比擬的。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0)
V1 發(fā)表于2022-06-07 06:59:46

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真棒。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