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二維碼
更新于2015-05-22 17:02:38
7265
閱讀
12
回復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提到孩子,每位父母都會自然流露難以言表的愛。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也就是說父母之愛最大的區(qū)別是以分離為目的的。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重要。


 培養(yǎng)孩子“自我評價”的能力
讓孩子有一個自我的評價系統(tǒng),而不是依賴別人給予的評價
 
分析孩子的獨立一般有三個層次。第一層就是自理和自制能力,即孩子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控制自己不去做一些事情。第二層是自主思考的能力,即孩子遇到問題可以自己分析思索。第三層就是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這一點很少有家長關注到,但一個人真正能夠有自信,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是需要在思想上對自己有一個自我評價能力的。
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他做每一件家務,爸爸媽媽給他一個獎賞,那么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你們覺得他長大成人后是最容易違反交通規(guī)則還是最不容易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人呢?答案可能是容易。為什么呢?因為孩子從小沒有一個自我評價的標準,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通過能否得到父母的夸獎、贊賞或者是金錢來評價。一旦長大之后,沒有人再拿錢來獎賞他時,在面對著違反交通規(guī)則這件事情上,他心里會覺得遵守交通規(guī)則得不到什么,不遵守的話也不會得到什么現(xiàn)實的、立刻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下,這一類孩子是最容易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因為他缺乏一個自我的評價體系。
這就告訴家長一個道理,父母不能忽略的是要讓孩子有一個自我的評價系統(tǒng),而不是依賴于別人給予的評價。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是否樂觀是取決于四個因素
提前設置好可控環(huán)境讓孩子在其中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事

網(wǎng)絡上有一個熱門的視頻,視頻展示了一個20個月的小男孩愛迪生的一天生活情況。他不僅自己吃飯、穿衣服,倒垃圾、喂貓,還自己去上學、拿報紙等等。在這個小男孩如此能干的背后,除了家長的大膽放手,父母刻意的安排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為了配合小男孩的身高,洗碗池、衣柜等家具都很低矮;為了讓他自己嘗試做飯,廚房里的用具都比較光滑,相對安全。這就是家長“事先預備好的環(huán)境”,預備環(huán)境有很多目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方便孩子做,也方便家長自己。提前設置好容易控制的、安全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其中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事,也可以給孩子成就感。

孩子的成功經驗有多重要呢?根據(jù)一個心理學的研究,孩子是否樂觀是取決于四個因素。第一個,50%以上是父母的基因決定;第二是父母處事的態(tài)度,孩子很多東西是學來的,如果父母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通常用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學到的就是樂觀的態(tài)度。第三是成功經驗,如果一個孩子享受更多的成功經歷,那他人生道路會更加自信和樂觀。第四是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
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和愛迪生一樣能干,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般來說想營造一個這樣的氛圍,首先要注意物質環(huán)境。第一步一定要做的是排除家里的隱患,比如電、煤氣、火,尖銳的角。家長要相信,你的家有多安全,你就能夠多放手。家長準備完這個環(huán)境之后,可以蹲下來,以孩子的身高再檢查一遍,因為有些地方是成人的視角看不到的。
第二,要提供適合孩子的家具用品,包括器皿,小的盤子和碗,還有一些架子、低矮的床等。使用真實的工具和物品,讓孩子最大限度的感覺到是他自己在做這件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很多時候需要做一個觀察者
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 

 蒙臺梭利說過:“惟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環(huán)境,并采取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幼兒成長的需要。”作為幼兒的養(yǎng)育者和教育者,我們都明白觀察兒童決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通過觀察,你會了解兒童當前達到了什么發(fā)展階段,爾后你能將他們的進步與之以年齡段群體應當達到的水平范圍作比較,從而設計能夠引導他們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各種活動。觀察也提醒你注意落后或是大大超于正常水平的兒童的需求,這樣你就可以密切的注意孩子們的狀態(tài),或是在必要時給予專業(yè)的幫助,以滿足不同兒童的需要。觀察,讓你快樂的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
父母很多時候需要做一個觀察者。每天仔細觀察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他小手的肌肉進步了,他的行動和肢體越來越靈活了,他愿意跟小朋友交流互動了。父母觀察到的都是孩子的進步,以觀察者的角度去陪伴孩子。
家長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如果是相信,目光又是不一樣的。三歲以下的孩子左腦不發(fā)達,右腦發(fā)達,大部分情況下是用右腦統(tǒng)治整個人的行為。因此,小一點的孩子感受能力非常強,他很快能夠感受到家庭中的很多變化,遺憾的是,因為他的左腦不發(fā)達,他基于自己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和他的行為往往是錯誤的。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教育孩子要注意承認標準的一致性
  如果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安全,可以提供其他的替代方法

所謂“三不傷”,就是在家長自己的判斷下,在孩子不會傷害到自己,不會傷害到他人,也不會傷害到環(huán)境的情況下,請家長盡量放手,或者是盡量等待,看看后面會有哪些發(fā)展。設立這個標準的目的是盡量給孩子多一點空間。
其實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比成人更有目的性。孩子扔東西之類的行為,其實是他在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孩子想不到那么多,壞和好,對和錯,他只是想知道這個行為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很有趣。家長如果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安全,可以提供其他的替代方法,滿足他探索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成人標準的一致性。這個一致性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家長自己的一致性,不能隨著心情的變化轉變對孩子的標準,上午高興了什么都行,下午心情不好什么都不行。這種不一致會讓孩子很痛苦,讓他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規(guī)律可循,可能導致孩子不自信。還有一個方面是家人之間,父母之間的一致性,教育孩子的標準一定要事先商量好。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享譽世界的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曾說過:“兒童通過自立獲得身體的獨立;通過自由的使用其選擇能力獲得意志上的獨立;通過沒有干擾的獨立工作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心自動自發(fā)的自愿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動機、態(tài)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
搜索
復制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2)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