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查看更多
欲抑先揚,先肯定安欣形象。 安欣的性格特征有很多方面,但最突出的,是執(zhí)著,對于正義的執(zhí)著。 很多人認為安欣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不存在,那么我們可以把他看作追求正義、懲治邪惡精神的化身。這種懲惡揚善的精神,一直都在,一直存在于很多人的靈魂深處。 就像觀世音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大愿的化身,安欣也是某種精神比如疾惡如仇的化身。 人們創(chuàng)造了觀世音,創(chuàng)造了地藏王,也創(chuàng)造了安欣,因為,總會有一些精神與黑暗、苦難、邪惡相抗衡,這世界才不至于徹底無望。 高啟強的真實感,來自于編劇技巧:就是不要把壞人寫得完全壞,要讓他有一些人性的閃光。高啟強身上有太多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卑微時的可憐,首次犯事的緊張不安,對弟弟妹妹的保護,對妻子的感情,對敵人的恨,對生活的搏擊,對強者的挑戰(zhàn)……高啟強身上有普通人的生活,也有普通人想做而沒做的行為,所以觀眾很容易代入高啟強,與人物形象產(chǎn)生強烈共鳴,從而在感情上接納和同情于他。——也就是說,人們喜歡高啟強,并不單單是因為他闊,他強,他風光,而更多地因為他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而安欣形象的不真實感,在于編劇把他寫得太好了,沒有缺點的好人顯得很假。安欣極其正義、格外實干、完全不倚權仗勢、對弱者有愛、對黑暗決不屈服、肯下地獄、敢斬情緣、機智過人、大義滅親……雖然安欣身上也有可愛的一面,內(nèi)心也有強烈的憤怒、深深的無奈和悲哀,但他離普通人還是太遠了。從這些方面來說,人們一般難以把感情代入這個角色,與之共鳴。能夠理解安欣、與安欣的悲喜共情的人,也有,安欣的一些側面,比如大年夜給高家三兄妹的餃子,對高啟強的有意保護,還是值得肯定和能夠讓人欣賞的。 如果說高啟強性格豐滿真實,安欣則有些概念化臉譜化。大多數(shù)觀眾的感受其實很準確,尊高貶安的情感傾向,也正是作品的藝術呈現(xiàn)達成的效果。 如果拿《狂飆》的接受情況,對照《三國演義》的“尊劉抑曹”,可能有些意思。劉備大致相當于安欣,都很正,而曹操略同于高啟強,都是反派,但他們在觀眾(讀者)那里的命運,卻迥異。這是因為受眾進步了呢,還是作品本身的引導呢?答案應該是后者,因為尊高貶安的人和尊劉抑曹的人,基本上是同一群體。所以,作品的傾向性與藝術效果,可能直接決定了大多數(shù)受眾的愛憎。
|
老默的女兒自首坦白一切的時候,安欣說你為什么不早點告訴我。有沒有人和我相同的想法:如果早點告訴安欣,老默的女兒要不早就被做掉了,要不就亡命天涯,要不就和安欣一樣,被壓著無法翻身。。。。。正義總是遲到的,還好終歸是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