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2-11-27 09:17:38 IP歸屬地:廣東
3624
閱讀
0
回復
美學心得(第二百四十三集)
羅國正
202211
 
3033、清朝畫家黃鉞,是安徽涂縣人,乾隆時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工詩文書畫,尤善山水、花卉畫,享年有九十一歲。用美學的各項指標去衡量他的人生,都是得分甚高,綜合評價:非常優(yōu)秀。其中任何一項,都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下面將他的主要繪畫美學觀點摘要如下:
1、畫家先要“耳目既飫”,“了然于胸”,經(jīng)“寓目”,入“心得”,至“造化在我”,得“天地古今,出之懷抱”。
2、在創(chuàng)作時能意、思、氣、神、魄力兼到。
3、“意居筆先”,以“苦思內(nèi)斂”,達“幽況外頒”。
4、“氣厚乃蒼,神和乃潤”。
5、“魄力破地”,方“天為之昂”。
6、“意”之極,則“縱意”或“無意”,才進入化境。“縱意恣肆,如塵冥冥”;“意所未設,筆為之開”;“偶然得之,夫何可加”。
7、“天倪所動,妙不能已”;“興盡則返,貪則神疲”。
8、“六法之難,氣韻為最”,“讀書萬卷,庶幾心會”。
9、“造境無難,驅(qū)毫為艱”。
10、“腕有古人”,“機無停留”。
11、“自本自根,亦經(jīng)亦史”。
12、“聽其自然,法為之死”。
13、“妙在畫外”,“如音棲弦,如煙成靄”,“天風泠泠,水波濊濊,體物周流,無小無大”。
…………。
黃鉞非常重視畫家耳濡目染的豐富感受和讀書的文化修養(yǎng),并將其內(nèi)化為心得,使之在創(chuàng)作時,運用主觀能動性將感受、心得熔鑄入畫幅里,這過程體現(xiàn)出意、思、氣、神、魄力諸要素兼到,實現(xiàn)“幽況外頒”后,達到氣厚神和的境界,給人“蒼潤”的審美享受。他主張畫家要 懂得和善于運用“意”之極和有這樣的魄力、氣勢,才能進入“化境”。這正如他所說的,“魄力破地”,方“天為之昂”,意之極,才有“縱意”或“無意”。他強調(diào)畫家創(chuàng)作,要把握好人的“靈感”、氣機和興致的時機,“縱意恣肆,如坐冥冥”,“意所未設,筆為之開”,“偶然得之,夫何可加”,“天倪所動,妙不能已”,“興盡則返,貪則神疲”。他這些理念、經(jīng)驗,應該是有豐富經(jīng)驗的書畫家都體驗過的,尤其吻合頓悟畫派的畫家們很多時創(chuàng)作所出現(xiàn)的情況。我覺得,黃鉞高明之處,不但知道“筆在意先”,還強調(diào)“意所未設,筆為之開”,“偶然得之,夫何可加”這觀點,在很多畫論中是少見的。這涉及到繪畫中漸悟與頓悟的關系,意與行的可順可逆的認識論范疇。事實上,有豐富經(jīng)驗的畫家,尤其是繪中國畫的畫家、書法家是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的,問題是有無在理念上有所歸納。他主張畫家要多讀書,這是古今中外很多畫家的共識,因為多讀書的人,作品才易“畫如詩”,有思想內(nèi)涵、有意韻。他重視師古,又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即“腕有古人”,“機無停留”,“自本自根,亦經(jīng)亦史”,“聽其自然,法為之死”,他將學古人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講得透徹。他推崇繪畫的美學境界是“氣韻”,“妙在畫外”,“如音棲弦,如煙成靄”,“天風泠泠,水波濊濊,體物周流,無小無大”。他將“氣韻”的意境比喻得生動貼切。
黃鉞繪畫美學思想的譜系里的核心是:強調(diào)創(chuàng)作主體中心地位,將學習古人和自己的見聞、創(chuàng)作中的感悟,內(nèi)化為自己的心法,“自本自根”,以意之極,抓住創(chuàng)作的靈感、氣機、契機,追求漸悟與頓悟創(chuàng)作的卓越,以達到有自己特色的、有豐富“氣韻”的作品,當審美細究時,作品里“亦經(jīng)亦史”。
 
3034、清朝畫家王學浩,是江蘇昆山人,乾隆時舉人,享年七十八歲。他主要的繪畫美學觀點如下:
1、“六法一道,只一寫字盡之。寫者意在筆先,直追所見,雖亂頭粗服,而意趣自足;驑O工麗,而氣味古雅,所謂士大夫也。否則與俗工何異?”
2、“作畫第一論筆墨”,要有情趣,筆墨精妙,“畫中設色”,是“補墨之不足”。
3、“畫以造化為師”。
4、“畫以山水傳神”。
5、學古人在“看其用筆如何,積累如何,安放如何,偏正如何”,以靜觀照,得奧妙。
讀到王學浩的觀點,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多是似曾相識。將黃鉞與王學浩的美學觀點作比較,明顯發(fā)現(xiàn)這時期的進士與舉人的水平差別很大。黃鉞有較多自己的創(chuàng)見,而王學浩基本上是照搬前人的觀點,主要反映在臨摹古人和自然上。王學浩是一個比較清高的人,因家境富裕,絕意干祿,性格恬淡、曠達、閑適,愛游山玩水,過著閑云野鶴般的生活,燕、秦、楚、粵他都遍游,令不少畫家羨慕不已。這樣的條件,本可以有更大的藝術、美學成就,還是另有原因?他著有《山南老屋畫論》。
 
3035、清朝曲論家、學者凌廷堪,自幼家貧,少異稟賦,讀書速度特快,稍長,就能工詩文及駢文,兼長短句,因仰慕同鄉(xiāng)戴震的學術,又研讀經(jīng)史,三十五歲(乾隆五十四年)中舉,次年中進士,例授知縣,自請改教職,任寧國府學教授,后因母喪,到徽州,曾主講敬亭、紫陽書院,為修改詞曲,到揚州寄居,又授阮元聘請,為其子之師。晚年肢癱瘓,畢力著述十余年。他是個非常博學的人物,可以講,他一生都是與文化、學問打交道。享年五十四歲。他的主要美學思想如下:
1、“律呂”本是“纖兒學語亦能謳”,作為演唱
藝術,它的本質(zhì)與精神相通。“區(qū)區(qū)竹肉尋常事,認取乾坤萬里流。”
2、雜劇多與史實違背,其“關目往往有極無理可笑者”,正是“明其為戲”的創(chuàng)作基本原理。
3、“近之作者,乃以無隙可指為貴,于是彌縫愈
工,去之愈遠”,“是戲妄參詳,撼樹蚍蜉不自量”。他認為戲曲語言合本色為貴。
4、“玉茗堂前暮復朝,葫蘆怕仿昔人描。癡兒不
識邯鄲步,苦學王家雪里蕉。”他以此詩諷刺一些文人學徐渭、湯顯祖而不得其神。
凌廷堪的曲論表達出民族戲曲的美學觀,明顯地影響了后世的評論家、鑒賞家。他出身貧苦,志學有成,主動不在政壇打滾,應是深知沒有強大的滿清人背景和強大的官場后臺,在宦海生涯中是難以有較大發(fā)展,所以選擇文化事業(yè),從政不是他的優(yōu)勢,這大概是他理性的選擇。可惜天妒英才,正是他大展才華之時,才壯年就得肢癱瘓,轉(zhuǎn)為畢力著述,才五十四歲就英年早逝。像他這樣有見地的人,如果能健康延年多幾十年,留給世人的哲學、美學思想將會更豐富,而現(xiàn)實的結(jié)果,常常是殘酷的,給人的啟示,也是深刻的。
 
3036、清朝文學家惲敬,是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市)人,乾隆時舉人,官至南昌府同知,政署吳城,后因忌者誣劾,以失察去官。惲敬家族內(nèi)有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和傳統(tǒng),他的先祖惲向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畫大家,族祖惲南田為武進畫派創(chuàng)始人,應有家族文脈的作用。惲敬在文藝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散文,在沒骨花卉畫法上,也有內(nèi)容豐富的花鳥作品留世。他享年六十歲。
  惲敬的散文美學思想主要有:認為只有尊儒的
“道統(tǒng)”、“文統(tǒng)”是不能使文學自由發(fā)展的,他肯定道、墨、法、名、陰陽、縱橫、雜、小說等諸家在發(fā)揚傳統(tǒng)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成就,“其得者,窮高極深,析事剖理,各有所屬”,“故曰修六藝之文,觀九家之言,可以通萬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蔽而經(jīng)義起,經(jīng)義蔽而文集溢。”說出了儒家與百家此消彼長的現(xiàn)象。也講明了“百家”是散文寫作成功的重要路徑。他指出了古文由深厚、堅韌、宏大走向單薄、虛脆、狹小的原因。他認為桐城派的作家存在著脆、小、薄的缺點。他強調(diào)為文先立本,作家要重視自身修養(yǎng),“其心嚴而慎者,其辭端;其神暇而愉者,其辭和;其氣灝然而行者,其辭大;其知通于微者,其辭無不至。”他認為:“古大家名家所作自性情流出”,“古文之訣,歐陽文忠公已言之,曰多讀書,多作文耳!然必有性靈、氣魄之人,方能語小則真湊單微,語大則推倒豪杰。本源穢者文不能凈,本源粗者文不能細,本源小者文不能大也。”在散文技巧上,他說:“其機如弓弩之張在乎手,而志則的也。”
惲敬對作文持開放、兼容百家的態(tài)度,對作家的本體、求實、求美高度重視?梢哉f,他的理念在當時是相當先進。這也是作文的古典主義時代臨將結(jié)束,現(xiàn)代主義時代快到來的前奏。中國古代文人將古典主義的文藝作品發(fā)展精美到幾乎無以復加的地步,到“五四”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白話文、新文化時期,才開出了現(xiàn)代主義文章的宏大新局面,歷史進入了偉大的時代!
 
3037、對于人類一些是隱性的事物,對于一些動物來說,是顯性的事物。尤其是在世上已發(fā)生了傳奇故事的動物,人類應從仿生學的角度深入研究,可能會得出驚人的發(fā)現(xiàn),人們由此可以大步地推進科技和生產(chǎn)的發(fā)展,這也為審美的進步提供能量。
(待續(xù))
(本集責任編輯:詹鄧   嚴建中)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