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卡戴珊家的女人們,真的很厲害。
明明是靠真人秀節(jié)目起家,結果一個比一個事業(yè)風生水起。
比如二姐、39歲的金·卡戴珊,從名媛小跟班一步步紅到發(fā)紫。
這兩年又開始考律師,很多人相信她以后能當上美國總統(tǒng)(夫人)。(不知道咋回事兒的請點這里。)
還有四妹、24歲的金小妹Kendall Jenner,2014年我寫到她,還沒多少人認識呢。
第二年已經(jīng)成為時尚圈最紅模特之一,資源好到爆。
當然,還少不了最小的妹妹、今年22歲的金小小妹Kylie Jenner。
靠美妝生意連續(xù)兩年被《福布斯》雜志評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白手起家10億美元富翁”,21歲就達到這一目標。
“白手起家”這個說法有爭議,不過這個世界上那么多富二代星二代,能像她這么成功的,確實不多。
萬萬沒想到,正是一直捧她的《福布斯》雜志,上周五突然發(fā)表文章,說Kylie這個“10億美元富翁”billionaire的身份是假的!
是她通過“一系列的謊言”騙來的。
文章語氣十分尖刻,說卡戴珊家族本來就是“不知道為啥出的名”famous for being famous,所以她家出現(xiàn)“無惡意的謊言、遺漏以及捏造”并不令人意外;
萬萬沒想到,“這些有錢人為了顯得更有錢,居然會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
具體咋回事?文章從頭開始回顧,說Kylie的美妝事業(yè)始于一樁“小型丑聞”——
2014年,當時16歲的Kylie外貌發(fā)生顯著變化,然而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她始終否認自己接受豐唇注射”,吊足了網(wǎng)友胃口。
到了2015年5月,Kylie終于承認在嘴唇上動過手腳,自然又是一樁轟動新聞。
《福布斯》說,“撒謊被抓包不但不害臊,她和她精明的媽媽Kris Jenner反而視之為天賜良機”——
Kylie于同年11月推出1.5萬套唇部美妝產(chǎn)品,不到一分鐘就宣告售罄。
之后趁熱打鐵,在Kylie Cosmetics品牌旗下推出更多產(chǎn)品。
咦這個過程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2007年2月,二姐金·卡戴珊和前男友Ray J私密錄像帶被曝光,讓她一下子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
8個月之后,她家真人秀節(jié)目《與卡戴珊一家同行》開播,熱播至今。
對于這家人,很多人從一開始嫌棄到大呼真香,表示愛上她家的真性情和高情商。
也有人始終看不慣,認為她們只會炒作撕X、帶壞風氣,教會年輕人不學無術也能賺大錢的“道理”。
所以,單純賺錢無法滿足卡戴珊一家,她們還需要為自己正名。
2016年7月,因為靠一個手機游戲賺了4500萬美元,金·卡戴珊以“移動領域新大佬”的身份,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
《福布斯》最新的這篇文章揭露說,二姐登封幾個月之后,她家公關就展開了一場“讓Kylie也上福布斯封面”的宣傳戰(zhàn)。
他們將雜志工作人員多次請到家里、辦公室和會計辦公室,展示賬本和稅單,顯示Kylie的美妝品牌頭18個月就創(chuàng)收4億美元,2016年個人收入超過1.1億美元。
這一數(shù)字足以讓她登上《福布斯》雜志2017年“收入最高100位名人榜單”的第二位,僅次于小清新。
然而雜志方面認為,盡管相關材料“看起來十分真實、上面還有Kylie Jenner的簽名”,但第一年就能把生意做到3億美元,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雜志方最終采用一個“更合理的估計”:Kylie年收入4100萬美元,在名人收入榜排第59位。
《福布斯》報道說,她媽媽Kris Jenner對這一結果表示“十分沮喪”,她家公關團隊也很不滿意:我們做了那么多事情!
卡戴珊家話題這么足,《福布斯》不配合,自然有其他媒體愿意跟進。
兩個月之后,時尚媒體WWD公布了Kylie Cosmetics一年3億美元的”輝煌戰(zhàn)績“,并自豪地表示這是她家”第一次“對媒體公布具體數(shù)字。
《福布斯》講到這件事時感覺暗自翻了個白眼:“她家?guī)讉月前就已經(jīng)給我們看過了,數(shù)字一模一樣呢。”
不管怎么樣,從《人物》周刊到《財富》雜志,各大媒體開始紛紛轉載WWD的報道。
就這樣,“到2018年夏季,外界對于Kylie Cosmetics的看法已經(jīng)大幅改觀,大家都覺得她家提供的數(shù)字‘完全有可能是真實的’。”
伴隨這種樂觀情緒,《福布斯》之前的質疑態(tài)度也動搖了很多。
到了2018年7月,在二姐登封兩年之后,當時20歲的Kylie終于成功登上了《福布斯》封面,身家9億美元,在“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單上排第27。
第二年,也就是去年,她身家突破10億美元大關,再次成為新聞人物。
《福布斯》雜志說,這一回,媽媽Kris Jenner“終于滿意了”。
轉折點是去年11月,本來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Kylie將個人品牌51%的股份賣給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科蒂集團,到手6億美元。
她表示,此舉是為了將Kylie Cosmetics打造成為國際大品牌,簡直放眼全球呢!
然而很多人對科蒂的出價表示不解:一個網(wǎng)紅彩妝品牌的估值能到十幾億美元?
更為致命的是,作為上市公司,科蒂集團必須如實公布相關數(shù)字。
根據(jù)科蒂的數(shù)據(jù),在雙方成交之前的12個月時間里,Kylie Cosmetics的銷售額是1.77億美元,遠遠低于她家宣稱的每年三四億。
文件還提到,這一數(shù)字比2018年提高了40%。也就是說,2018年的銷售額只有1.25億美元,而她跟《福布斯》說的是3.6億美元。
既然2018年只有1.25億美元,2016年和2017年怎么可能是她宣稱的3.07和3.3億美元?
還有去年5月,Kylie在彩妝線之外新開了護膚線,跟《福布斯》說頭1.5個月就賣了1億美元,但科蒂文件顯示,到年底收入也就2500萬美元。
有沒有可能是2016年和2017年賣得好,后續(xù)乏力?
比如,在日本電商網(wǎng)站“樂天市場”上,Kylie Cosmetics 2016年到2018年的在線銷售額跌掉了62%。
很多分析師表示不可能:Kylie Cosmetics的銷售額應該從來就沒有高過,不然短短幾年從一年3、4億美元跌到1億多,科蒂根本不會出手收購。
《福布斯》據(jù)此判斷,Kylie一直在撒謊。
雜志認為,她家從2016年開始提供給媒體的數(shù)據(jù)“全部都是假的”,就連給《福布斯》看的報稅單“可能也是偽造的”。
此外,利潤率、Kylie控股比例等“都有夸大成分”。
《福布斯》據(jù)此進行了重新計算,宣布剝奪Kylie“10億美元富翁”頭銜,認為她的身家尚未超過9億美元。
文章最后說,已經(jīng)就以上問題對卡戴珊家提出了詢問,然而“這個話癆家庭一反常態(tài),沒有回答我們?nèi)魏螁栴}”。
文章發(fā)表后Kylie終于回應了,發(fā)了好多推特。
她語氣失望地表示,一直以為《福布斯》是一家靠譜媒體,居然會基于一堆未經(jīng)證實的猜測得出錯誤結論。
“‘甚至可能偽造報稅單’,這就是你們的證據(jù)?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她表示,自己從未開口索要任何頭銜,更沒有通過撒謊達到這一目的。
“我的日子好著呢,我有漂亮的女兒和成功的事業(yè),我能列舉100件比澄清收入重要得多的事情。”
然而律師Jan Handzlik告訴英國《每日郵報》,這件事非同小可,Kylie Jenner可能會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diào)查,甚至面臨牢獄之災。
“在社交媒體上夸大其詞是一回事,但如果你跑去跟一家上市公司做交易,那可能被視為財務造假。”
對于卡戴珊家小妹面臨的麻煩,網(wǎng)友反應不一。
有人忍不住諷刺:嘴唇是假的、胸是假的、屁股是假的……沒想到就連報稅單都是假的!
也有人覺得這不算什么事兒:“為啥要謊稱自己有10億美元?真是欺騙我的感情,明明只有9億!”
要說婆婆的感受,盡管每次說到她家新聞都會被批評,但我一點都不討厭卡戴珊家的人!
說人家famous for nothing?她家制造話題和炒熱新聞的手段十幾年不落伍,在商業(yè)社會這可是實打實的“本事”。
與其批評她家真人秀節(jié)目沒有營養(yǎng),不如想想,社會需求那么多樣,她家并沒有讓觀眾口味變得清新脫俗的義務。
不高雅就封殺?完全不能同意這種思路。
但與此同時,“品味不高”和“人品不行”是兩回事。
如果Kylie確實曾經(jīng)謊報收入、偽造報稅單,以此獲得巨大的媒體曝光度,那很難說她的9億美元來得清白。
一旦因此被處罰,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說謊的人要吞一千根針”,誰說卡戴珊家的故事不能讓年輕人學到真正的道理?
來源:石榴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