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家長怎么做都不行。”
接到求助的時候,我非常理解對方家長的焦慮,畢竟她家孩子已經(jīng)高三了,明年高考在即,孩子卻執(zhí)著于玩游戲看小說,學習成績一直在中間徘徊。
家長對此不解,表示明明竭盡全力就能有大的進步,為何孩子不肯用功呢?
不少人也表示過類似的困惑,不明白孩子在做什么,如果是徹底的自暴自棄還能理解,偏偏孩子們該學習時在學習,只不過多一分的努力都不肯,毫無背水一戰(zhàn)的意志。而老師一句話解開了所有人的疑惑:
孩子們壓力太大了。
孩子對學習缺乏激情的原因
①背負的心理壓力太大
心理學家陳默曾講述過一個案例,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咨詢,表示自家孩子被判定輕度抑郁,每日沉默不語,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陳老師卻對孩子的愁苦非常理解,這源于時代更替的變遷,也是當年計劃生育政策的遺留問題、
孩子的沉默是對壓力的無言反抗,這種壓力來自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和管束。
中國家長與中國孩子最大的沖突,在于時代已經(jīng)變了。
二十一世紀了,中國家長還對孩子保持這老一輩的期望,比如上下三代人把未來的期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而孩子已經(jīng)拒絕過去的孝順模式,比如拒絕達成父母的期望,極度追求自由。這種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導致孩子心理壓力極大,因為他想要的生活與家長的要求相悖。
因此,他們會進行軟反抗,具體表現(xiàn)為“積極認錯,打死不改”,口頭答應全力以赴,落實到行動上卻有所保留,在家長看了干著急。
②對自我價值的不認可
無論家長肯不肯承認,我們都要面對現(xiàn)實,時代已經(jīng)改變了。
1982年,我國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這意味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出現(xiàn);
1993年,我國結(jié)束了糧票時代,出生于1993年前后的孩子不再擔心溫飽問題;
2005年,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正式進入到尋常百姓家,孩子們進入信息時代。
這一次次的社會變革對孩子們的價值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他們不再認可老一輩的傳統(tǒng)家文化,價值觀受到西方的沖擊,與父母的要求一再相悖,這種矛盾導致孩子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
舉例來說,當你生活在一個五顏六色的社會環(huán)境里,父母偏偏告訴你社會是黑白的,你會質(zhì)疑自己還是父母呢?答案很明顯了,跟不上時代的父母企圖說服新時代的孩子,這注定會讓孩子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
家長該怎么做
①學會信任孩子
縱觀我國上下五千年,橫看三百六十行翹楚,沒有一個成功人士是活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你想要控制自己的孩子,又渴望他將來成龍成鳳,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中國家長慣會道德綁架自己的孩子,張口就是“你不這樣做爸爸媽媽會傷心”,閉嘴則是“學藝術(shù)沒什么出路不安穩(wěn)”,只要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要求走,家長便會滿臉愁苦把埋怨寫在臉上,直到孩子屈服為止。
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不信任,或讓孩子產(chǎn)生被打壓的本能反應。
之前曾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老鼠分別關(guān)在三個籠子里:第一個籠子是按一下出餅干,老鼠會瘋狂按按鈕;第二個籠子是按一下被電擊,老鼠都縮在角落里不敢觸碰按鈕;第三個則是一下餅干一下電擊,老鼠圍著按鈕團團轉(zhuǎn),不敢輕易冒險。
而我們的孩子就在第三個籠子里,信任,是唯一能讓孩子前進的動力。
②認清自己的位置
受中國傳統(tǒng)家文化的影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貫穿中國家族觀始末,也是眾多家長苛求孩子的根本原因——本質(zhì)想要通過孩子實現(xiàn)階層跨越。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起跑線,與其把人生的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不如把高要求高標準對準自己。
早先我看娛樂新聞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很多粉絲喜歡對藝人的公司指指點點,美名其曰來自事業(yè)粉的督促,這種心態(tài)跟中國家長很相似,有能力的粉絲會通過入圈去幫助喜歡的藝人,有能耐的家長也會通過個人奮斗為孩子提供一條較高的起跑線,而不是在后面甩著小辮子督促孩子去實現(xiàn)夢想。
也是,畢竟督促他人努力,可比自己奮斗容易多了。張張嘴就行。
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