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路邊的角落引人駐足,不少拿著相機的人對著拍來拍去。這是一個陪伴附近居民24年的老朋友。
5平米的小地方,遮陽傘放出來,看著才讓人喘口氣。外面是鮮花和書報相互依偎,里面是老兩口的三餐四季....
杭州這樣的地方,不多了。
報紙和鮮花
老兩口的生活與理想
午后杭州,突如其來的大雨讓氣溫收斂了銳氣。
雨剛歇,路上行人漸多。報亭伸出來的棚子還不時地往下滴著雨水,花就在下面開的新鮮,與前兩天看到的蔫蔫樣截然不同,報紙薄薄的在一邊鋪著,今天就只有這些待售了。
這會兒虞老伯還沒過來換班,孫阿姨正在小報亭內打盹,杭州入伏以來,難得這樣的午后。
上次來的時候,就聽虞老伯說,上午的時候是阿姨在守著,這回就見著了。
被打斷休息的孫阿姨,絲毫沒有生氣,反而很歡迎志玲坐下來一起聊聊天。在這個5平米左右的空間,剛剛好容納兩個人,再多一個人都不太行。
孫阿姨老兩口最常呆的就是這個剛剛能放下的躺椅,從這里望出去,路上的百態(tài)全都在盡收眼中。
柜臺上的鮮花,是阿姨今天新進來的,百合10元/只、菊花2元/只...從窗口望出去,眼前的景象都變得好看了。阿姨不知道的是,從外面望過來,也一樣的吸引人。
“總是有人拿著相機在前面拍拍拍,我問他們在拍什么,他們說報亭好看”。
無心插柳,孫阿姨的花,是今年4月份時候出售。“前面路上有人賣花,生意挺好,我看著蠻好看的,就放來報亭也賣了”。
報亭內堆放著一些綠蘿和茉莉花,一邊還有不少已經干巴的花,這都是前幾天接連的高溫造成的。
花的銷售量并不如意,經常賣不掉花就蔫了。孫阿姨告訴志玲“這邊地理位置不好,大家都匆匆路過了,就算是有人問花也是一只兩只的買”。還有顧客因為花沒有包就不愿意買了,孫阿姨稱她也正在學著怎么把花包的漂亮。
其實,報亭的花孫阿姨并沒有明碼標價,很多時候大家并不知道花是來售賣的,但她堅持不標價,“之前也標著,但我覺得不好看”。她是怕價錢標上去,屬于書報和鮮花的浪漫就遜色了。
20多年堅守
顧客和報亭的雙向奔赴
孫阿姨虞大伯老兩口,一個七十歲,一個將要七十歲,至今,他們守著這個報亭已經有24年。這20多年來,老兩口三點一線的圍著報亭轉:家——報亭——進貨點。
“報亭要每天都開,沒時間跟老朋友聚聚,也沒時間出去旅游”。這是孫阿姨覺得有些遺憾的地方。
他們這個報亭,是杭州第一批的報亭。當年從紡織廠下崗后,喜歡看書看報的孫阿姨就和老伴合計著申請了這個報亭。自他們后,報亭在杭州遍地開花。那時候生意很好,報紙和書都堆的很厚,因為他們知道,都賣得掉。
如今的杭州,報亭拆了大多半,僅存的寥寥可數的報亭中,像孫阿姨這么堅持賣報紙的人不多。環(huán)球時報3元、都市快報2元...過期報紙想要的話便宜5毛。如今的報紙鋪在柜臺上,顯得很是單薄。
“賣不掉的,所以不敢多進”孫阿姨說。在報亭內,阿姨給志玲看了成堆的沒賣出去的報紙,“一個月一次,他們會回收的”。
隨著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報亭的角色在生活中不再重要,大家好像在慢慢的忘掉它。現(xiàn)在每個月的收入也就一千來塊錢,并不高。以至于為了節(jié)省成本,這么熱的夏天,他們只靠著這個藍色的小風扇送點風。
年紀也大了,生意也不好,為什么不想著退休呢?或者干脆換種經營呢?
對此,孫阿姨告訴志玲,他們之前也合計著,要不就不做了,但是今年1月份關停,4月份再回來的時候,一些老朋友的話讓她又堅持著做了下來。
“他們跟我說,你們這報亭不開,我們都沒地方看報紙了”。“我要是不開了,大家可能真的沒報紙看了,所以我現(xiàn)在堅持賣報紙也是為人民服務吧”。這仿佛是報亭與老朋友們的雙向奔赴。
報亭內的地方,還放著客人預訂的攝影雜志,只進一本,顧客會找時間過來拿的。這也是每個月心照不宣的約定。
他要不來,這書可能就賣不掉了啊?“不會的,他每月都來的,好多年了”。
關于報紙的堅持從一而終
也想多擴展業(yè)務
報紙的銷量不好,薄利,但是報亭的大面積還是給了報紙書籍,并沒有像很多報亭一樣,轉換業(yè)務比較多。孫阿姨說,她自己喜歡看書,所以只想在報紙書籍的基礎上稍有擴展。
報亭內有少量的衛(wèi)生紙、礦泉水、一些數據線等的東西在售賣。電子配件也都是老款的,還有很早之前的蘋果寬頭數據線也還掛在這里。“賣的不好,大家現(xiàn)在網購的比較多”。
另一邊還準備著空的格子,阿姨介紹稱“本來是想做一個線上買菜的自提點的,但是這么久了,也沒申請下來。”說起這個孫阿姨有點失望。
報亭外低低的掛著的玩具,相對來說更少歡迎一些。
阿姨在選書籍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一些軍事的中年人喜歡,這些人群比較多,進貨準備也多,而另一邊,關于籃球、時尚雜志和漫畫書等的年輕人會喜歡的也有準備,但是年輕人少來,常常只備個兩三本就行了。
“像這種《斗羅大陸》”之前很多小孩子來買的,現(xiàn)在,很久了,就今天才賣出去一本”。正說著,一個背包小伙子路過,看了許久的NBA體育書,最后挑了一本,準備結賬,阿姨介紹稱,這個是7月刊,那邊還有全年的。這里的每本書,孫阿姨都心里有數。
最后權衡再三,小伙子兩本都帶走了。詢問得知,小伙子只是路過,被報亭吸引到目光,停下來竟看到自己喜歡的雜志,就帶回去。
像這樣可能只路過一次的顧客,孫阿姨也經常碰到。今天算上剛剛買玩具的的女孩和買漫畫書的高中生,已經是第三波未預知客人了。
拿著毛巾的大伯,是報亭常光顧的對象,每每有走過,阿姨都會注意一下看是否會停下,是否需要她招呼。
大伯常常是挑完報紙,硬幣就放在壓著報紙的木板板上,跟阿姨打聲招呼就走了,阿姨迎合一聲也不慌不忙的去收。
孫阿姨高興的對我說,今天下午賣的很好啊,賣了好幾件了,應該是天氣好的原因,希望以后都是這樣的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