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jié)就要到了,同事給小朋友上課的時候,特別囑咐小朋友們別忘了祝媽媽節(jié)日快樂,對媽媽說一句:“我愛你!”上完課,
同事也給自己的媽媽也發(fā)了一條微信:“我愛你!”結果她的媽媽打了好幾個電話問她是不是缺錢了,還給她發(fā)了一個紅包,這美麗的誤會,是因為她們母女相互之間一直沒有對愛的表達的習慣所造成的。
這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父母很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雖然在行動上,父母包辦了所有家務,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給了孩子,
水果削好切好送到嘴邊,但是很多孩子仍然缺愛,孩子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這是為什么呢?
愛是需要有儀式感的,親人之間的愛,需要大聲的說出來,而且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做。
上班前離開家的時候,擁抱親吻孩子,對孩子說:“我愛你!”然后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去上班了。下班回到家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晚上睡覺前給孩子道一聲晚安。每天堅持這樣做,成為固定的儀式,你就會收到滿滿的愛意,愛也是需要互動的。
中國許多家長,對愛的表達有許多的誤解,以為家長默默的付出,包辦了全部的家務,把孩子照顧的好就是愛孩子。
如果缺乏語言的表達,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哪怕你只是一個善意的批評,也可能讓孩子感覺到你不愛Ta。或者,你這份全心全意的愛,會讓孩子在偶然犯錯的時候,承受心理上的不必要壓力,覺得父母已經做的這么好了,自己卻還這么無能。
良好的親密關系,需要建立在互動的基礎上,讓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付出后得到回報,才會更加珍惜,對家庭的付出和責任,才能構建起牢固的親密關系。
適當讓孩子干一些家務,孩子能體諒到父母對家的付出,感同身受遠遠勝過你的叨叨。
現在的孩子感到缺愛,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父母沒有把愛和批評分開。喜歡用雖然來表達對孩子成績的肯定,緊接著用但是來表達對孩子不足的否定,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缺點的雙倍放大,優(yōu)點的微不足道,還不如什么都不說。
父母對孩子表達愛意,或者表揚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添加任何批評的內容,嚴格區(qū)分兩者的界線,多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鼓勵多于批評,培養(yǎng)孩子快樂的情緒。
平等地對待孩子,不做權威式的父母,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