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可選干拌或是湯類,值得一提的是辣汁他家的辣汁超香。
還有來這里的人,都會點(diǎn)上一份豬紅湯,香辣鮮香,一碗足以開啟一天的好心情!
地址:南郊三公里南山派出所附近
粿條與河粉的碰撞
“牛河”竟有兩幅面孔
剛說的粉,只是廣東的一角,中國卷王怎么少的了粿與河粉。
如果想吃一頓老少咸宜、挽救食欲的清爽晚餐,廣東媽媽便會選擇炒沙河粉、做一份牛肉粿條湯,再灼一兩碟青菜。
“干炒牛河”里的“河粉”,在前清末年的廣州沙河鎮(zhèn)生產(chǎn),所以又叫沙河粉。
沙河粉,作為米粉界的元老,需用白云山水磨米漿,蒸成米粉,再切成帶狀。
厚薄恰到好處,韌而爽滑,炒、撈、湯、蒸各式俱全。
毫不夸張地說,一碟“干炒牛河”,代表的是一位廚師,乃至一家飯店的高度。
電影《金玉滿堂》里就曾說過:廣東的廚房有兩種克星,一個是菠蘿咕嚕肉,另一個就是干炒牛河。
要炒好一碟干炒牛河,需要的是廚師對手腕速度與火候力度的掌握。
猛火快速翻炒下,加入散發(fā)焦糖香氣的老抽生抽,爆發(fā)鑊氣。
牛河上桌時,一夾起來要“干身”,不能有多余的油和醬留在碟子上。每條河粉都要色、味均勻;牛肉要“鎖汁”的同時,還要保持香、滑、爽口。
陶陶居
吃干炒牛河,每個廣州人都有自己心中的
Top1,阿球最中意的就是
陶陶居。
薄厚適中的河粉上色均勻,每一口都能吃到爽脆的豆芽,不膩,可見廚師的功力深厚。
地址:天河區(qū)天河路228號
如果你吃過廣府的河粉,那么可能會認(rèn)為粿條和河粉是同一種食物~
其實(shí),粿條切得比河粉更細(xì),河粉可能加入薯粉因此比粿條更顯得透明有光澤,而粿條則相對米白而厚實(shí)。
潮汕的濕炒牛肉粿條,芡汁比廣州的濕炒牛河更為濃郁,有些廚師習(xí)慣性多加一勺沙茶醬,使潮汕風(fēng)味躍現(xiàn)其中。
潮汕的牛肉炒粿條還會加入芥蘭,葷素搭配,汁水充盈,爽口不膩。
一份經(jīng)典的潮汕牛肉粿條湯,需有熬制6小時以上的靈魂湯底,柔軟順滑的細(xì)粿條,以及起升華作用的新鮮牛肉和牛肉丸。
膠己人鮮黃牛肉
湯底鮮甜,拼上Q彈的牛肉丸,輕輕一夾就是白嫩的粿條。
每一塊牛肉色澤微粉,肉質(zhì)細(xì)膩,帶有些微奶香味,蘸取少量沙茶醬,一秒入魂~
地址:廣州市荔枝灣龍津西路323-2號
聽遠(yuǎn)離廣東家鄉(xiāng)的朋友們說,生活在異鄉(xiāng),最懷念的味道并不是那些山珍海味,其實(shí)就是街角的那碗”粉“。
它是最日常的食物,也是廣東人心底最熟悉的味道。
縱使嘗遍世間百味,要問起哪家粉最好吃,不必多想,可以勾起靈魂深處的回憶的地方,就對了!
cr尋味星球